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展览频道 >> 美术展讯 >> 北京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分享到:

      绘事后素:梁铨+金石双个展

          (1/7)展览海报

          (2/7)展览作品

          (3/7)展览作品

          (4/7)展览作品

          (5/7)梁铨 《冷泉之三》 2013 ​茶、色、墨、宣纸拼贴 122×92 cm

          (6/7)梁铨 《我的茶日记201301》 ​2013 茶、色、墨、宣纸拼贴 80×100 cm

          (7/7)梁铨 《一杯明前茶》 2014 ​茶、色、墨、宣纸拼贴 60×45 cm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绘事后素:梁铨+金石双个展
          展览时间:2014/11/08~2014/12/08
          展览地点:[北京]-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E06-(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主办单位:
          参展艺术家:梁铨、金石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很荣幸地宣布,艺术家梁铨和金石的双个展“绘事后素”将于2014年11月8日下午四点,由夏季风策划在A厅推出。展览将持续展至12月8日。 绘事后素一词,语出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和他门徒的一次对话。原文如下: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论语·八佾》)当时的情景理应是子夏向老师请教,有关诗经中描述美人的三句诗该怎么解释,这位儒家思想创始人似乎答非所问,用“比兴”也就是现在的比喻修辞手段,给出了一个简洁的答案。事实上孔子并没有着意去谈论绘事,那不是他需要操心的主业,但自此之后,这个词汇不但成了绘事科目的经典训条,也成了中国哲学和美学上的一桩公案。 对于“绘事后素”的解读,历来众说纷纭,释义不一。早至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认为:“绘,画文也,凡绘画,先布众色,然后以素分布其间,以成其文。”大意是绘画先布施五颜六色,然后以白色勾勒出图案。而宋代的大儒朱熹,对此的解释恰恰相反:“绘事,绘画之事也;后素,后于素也。”他的注解延续和引申了孔子同时代的《考工记》中所说,“绘画之事后素功。谓先以粉地为质,而后施五采。”综合朱熹的说法,意思是绚烂的色彩需要绘在白色粉地或者丝帛上,素底是绘画的前提。此后的许多解释基本上都套用了这两种说辞,包括今日教育部颁发的语文教学大纲。 纠缠于前素或者后素,容易让人陷入绘画技术考古层面的讨论。孔子擅长的学问是社会学和伦理学,记录他言行的《论语》也是一部提倡仁义道德、修心养性的儒学典籍,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道德生成的基础与标准之一,广为流传。从这个角度去看,孔子表面上以隐喻修辞说绘画之理,实质上引申出中国传统的哲学和美学观点,“素”才是他谈论的核心。他倡导“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保持平和淡泊,返璞归真,正如他言行合一的日常生活,既是传统知识分子的志趣、修为和准则,同时也成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有内涵。 儒家的这种哲学和美学观点,毫无疑问也影响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学标准。“素”一直是中国绘画的无尚追求:一件好作品必定具备和谐的、纯净的、清朗的、质朴的气息,与儒家提倡的平和、淡泊、内敛的情感色彩可以说是里应外合。繁华归于平淡,矫揉趋向自然,当绘画施足五彩,历经绚烂,才能体悟到素色的纯粹和可贵,这是否可以成为“绘事后素”的另一种解释或者引申? 如果说梁铨和金石的创作直接受到“绘事后素”观点的影响,难免有穿凿附会之嫌。但作为一个浸淫在无处不在的文化传统之中的国人,他们的成长及其艺术审美情趣的养成,很难不受到儒家思想(包括道家、禅宗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呈现在他们创作当中“素”的美学和色彩观,想必少不了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内在积淀。

        1. 正在展览
        2. 即将开幕
        3. 已经结束
        名人堂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 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3(s)   11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