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展览频道 >> 美术展讯 >> 天津 君和利景饭店
      分享到:

      境由心生--陈丙利山水画展

          (1/14)《高山老僧图》

          (2/14)《古人诗境写意图之八》

          (3/14)《古人诗境写意图之二》

          (4/14)《古人诗境写意图之六》

          (5/14)《古人诗境写意图之七》

          (6/14)《古人诗境写意图之三》

          (7/14)《古人诗境写意图之一》

          (8/14)《明心见性图》

          (9/14)《纳凉图》

          (10/14)《拟八大山人大意》

          (11/14)《松静空明图》

          (12/14)《松下摩诘图》

          (13/14)《我意浩然图》

          (14/14)《雨后山更清》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境由心生--陈丙利山水画展
          展览时间:2014/09/14~2014/09/25
          展览地点:[天津]-天津市河东区成林道东局子1号(军事交通学院旁)-(君和利景饭店)
          主办单位:天津美术学院(主办)、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主办)、南开大学书画艺术与美学研究中心(主办)
          参展艺术家:陈丙利

        在 “文化强国”、“传统文化复兴”之当下,在资本与权力权衡作用之画界当下,丙利通过他的作品做出了对传统、对文化、对中国画的老实交代,即对文人画的坚实守卫、传承,并作创新。此份交代,忠实。忠实于内心,忠实于传统,忠实于中国画;此份交代,拿作品说话。


        丙利中国画,无论从情思、文脉还是笔墨、格调上,毋庸置疑是典型的文人画血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创作取材构图上看,无论是其山水画,还是人物画,皆从古意入手,一画一景,一人一物,气韵生动、格调高古;二是、从画面意境上看,画作具有诗意与灵性,画面中的诗、书、画、印相得益彰,文气十足。另外,画面上的有些题画诗或画论,也是丙利平日思考、体悟、研究的成果,书写于画面之上,彰显其学人型画家的气质;三是、从笔墨情趣上看,丙利山水画面气息中,透出一种学养,这种学养是由“无躁气、俗气、邪气、商业气”的笔墨品质体现出的,而笔墨品质同时也是个人品格的体现,风格自此形成。


        石涛在《画语录》中讲到的笔和墨的问题:“古之人有有笔有墨者,亦有有笔无墨者,亦有有墨无笔者。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已成为诠释、理解中国画笔墨精神的经典。如何养成笔神墨灵?笔意要从生活观察体悟中来,从写生中来;而墨法,非蒙养不至,必是通过自身的悟性和才情,需要一日日、一点点养成、熏成,乃至精神层面上的参悟与会通。观丙利画,一眼望去,有笔有墨者,是第一印象;大气韵、浑厚淋漓是第二印象;笔精墨妙是第三印象。呜呼,正宗文人画是也。


        “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此处古意指的是作品的格调和精神血统的一脉相承。丙利好古,然又不泥古。画作中有无古意,一笔一墨即可观;艺术的血统有无传承,一观一顿即了然。观丙利画无论是写意山水,还是写意人物,其笔法或粗狂或工细,其墨法或浑厚或仓润,从境界、气韵上,取法、题材上均显古意,此乃丙利画的最直观印象。


        一个艺术家要找寻他的宗谱,即精神血统,即找到了自己艺术的根,根在,血统在,艺术便自成体系。丙利画可上溯近代黄宾虹、傅抱石、潘天寿、陆俨少;前追明清石涛、朱耷、文徵明、徐渭;直逼宋元倪云林、黄公望、梁楷、马夏(马元、夏圭)。如此观,一脉相承。从作品中直接体现出的这份精神学统,亦是作画有古意的源上的体现。


        画家陈丙利,一路沿着传统,延着写意中国画的路数,其画作中所含的抱朴守真的思想与态度、对传统文人画精神的继承、对传统笔墨精神的探寻、对中国画图式语言的创新,在当代书画艺术市场上引起了同行及收藏家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其山水作品意境清幽、笔墨醇厚;人物作品造型生动、别开生面;花鸟作品清奇古雅、意趣盎然。并在书法、篆刻上亦有涉猎。艺术理论文章和作品发表于《美术》、《美术观察》、《中国书画》、《国画家》、《中国书画报》、《美术报》等报刊,作品被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鸿德艺术展览中心、龙韵文化艺术展览馆等单位和艺术机构收藏。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重大展览并获奖,是当下最具收藏潜力的新锐艺术家之一。

        1. 正在展览
        2. 即将开幕
        3. 已经结束
        名人堂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 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0(s)   11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