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展览频道 >> 美术展讯 >> 北京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
      分享到:

      度物取真——党震水墨人物写生作品展

        度物取真——党震水墨人物写生作品展
          展览名称:度物取真——党震水墨人物写生作品展
          展览时间:2024/05/31~2024/06/02
          展览地点:[北京]-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
          主办单位:中国国家画院人物画所
          参展艺术家:党震

        承办单位:《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

        展览前言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水墨人物写生这一课题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从造型规范到语言技法,再到文化理念层面的精神维度,水墨人物写生的新思路、新方法,在呈现新面貌的同时,也面临许多新问题。众所周知,水墨人物领域以现实主义题材和写实手法为特征的“徐蒋体系”,一直是国内各大美术院校中国画教学所遵循的主要模式。它承载了相应的历史使命,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85新潮美术”之后,美术界迎来了多元探索的新局面,卢沉率先提出“另起炉灶”的创新求变之声,由此开始了中国画教学与创作以“水墨构成”作为基点的现当代变革之路。在这个过程中,观念的改变使得中国画在形式语言层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百家争鸣、万象更新的全新格局。我的学画过程及后来在近30年的教学生涯中,亲身经历了这场变革。就个人体会而言,对造型的理解、对水墨语言与整体绘画语言体系关系的理解、对如何通过造型与语言的锤炼,挖掘一个更深化精神维度并借此体验审美文化深层意义的切口,这些问题环环相扣,构成了中国画水墨人物专业的教学体系。而写生教学既是这些课题的具体践行方式,又是贯穿连接这几大板块的链条。通过系统的方法论指导写生训练,我们可以对造型问题展开更加深刻地研究。这不仅仅是一般意义的形体准确与结构比例上的严谨无误,而是能否通过概括与强化对于形状及其关系力度的理解,以体现何为造型张力,通过深入研究传统造型系统中的法则与规律来指导学生,继而从写实层面之外的“意象审美”角度把握写生中的具体形象刻画。面对人物写生,我们经常会讲形神兼备,但“神”这个形而上层面的概念,如何在写生中真切地被捕捉,又将通过怎样的具体方法在画面上呈现……诸如此类的造型问题,都值得深思。

        以造型作为课题切入的基点,紧随而来的就是绘画语言问题。水墨人物画有关乎材料自身特点的特殊技法与语言效应,而更多新的探索,却始终离不开对基础形式语言规律的再认识。更加系统、更加综合的语言观,会让我们从以往狭隘的水墨语言观之外,重新看待笔墨与造型的关系。我们要研究笔墨的多样形态与形式语言基本规律的契合,只有从语言本体本质规律上做具体认识,才不至于陷入就技法表面谈技法的窠臼。具体而言我们会涉及三大内容:一是写生中如何通过观察进行绘画语言转换,二是从绘画语言的抽象本质上理解绘画语言的视觉多样化,三是语言与情感与理念的深层关系。任何绘画语言形式都不能仅仅停留在视觉层面,而是要与具体的情感因素与审美理念紧密结合。这既是语言自身的一部分,也是语言表达的终极目的。目的认识不明确,语言表达就始终苍白无力,成为无的之矢。分析水墨人物写生绘画语言,我们可以从传统人物画的部分经典作品入手,揣摩线条、笔墨等语言高度,同时对照近现代名家与当代画家的作品来窥探水墨语言现当代探索的新面貌,对这些优秀作品的赏析与借鉴,给我个人的探索带了充沛的动力。

        这里展出的是我近些年来积累的水墨人物写生作品,有些是给本科学生做示范的课堂习作。需要说明的是,写生与创作本不应该被割裂开来,从某种意义上讲,写生也是创作,两者之间有更深层的关联。从造型出发研究写生,终归还是为了在基础问题上作锻炼,以此打通水墨人物画当代创作的门径。

        (文/党震)

        1. 正在展览
        2. 即将开幕
        3. 已经结束
        名人堂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 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7(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