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展览频道 >> 美术展讯 >> 贵州 贵州美术馆
      分享到:

      丹青壮怀——徐里艺术作品展(贵州)

          (1/6)丹青壮怀——徐里艺术作品展(贵州)

          (2/6)《加榜梯田》395×205cm 2018年

          (3/6)《多彩贵州》295×159cm 2018年

          (4/6)《荷塘》120×95cm 2005年

          (5/6)《皖南春绿》120×90cm 2012年

          (6/6)《探僻寻幽处》300×200cm 2016年(二联画)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丹青壮怀——徐里艺术作品展(贵州)
          展览时间:2024/05/31~2024/07/14
          展览地点:[贵州]-贵阳市云岩区毓秀路街道北京路168号-(贵州美术馆)
          主办单位: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数字电视书画频道
          参展艺术家:徐里


        承办单位:贵州画院、贵州美术馆、书画频道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

        展出地点:贵州美术馆六号展厅


        融通之际 境界宽远

        创作就是人生,而人生与时代相连。在徐里的艺术道路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的思想情怀、工作业绩和艺术创造与时代的紧密关系,并且堪称一种既具有代表性、又呈现特定性的现象。

        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风云际会,为每一个中国艺术家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几十年来,徐里始终保持着迎向时代、拥抱时代的艺术热忱,在时代的发展中找准并奠立自己的艺术方位,体现出高远的文化理想和坚定的文化自觉。他在美术事业所需的工作岗位上,甘于奉献,倾情投入,秉持公心,诚以待人,付出了巨大的心力,特别在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期间,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勇担新时代中国美术发展的重任,在组织落实多项重大主题美术创作工程、推动中国美术反映时代、服务人民、攀登中国文艺高峰的新使命新任务中,开拓进取,驰而不息,不负时代重托,不负事业所望,为中国美术在新时代的发展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腹有诗书气自华”,“俱怀逸兴壮思飞”。在徐里的艺术中,可以看到他丰富的生活阅历与工作中炼就的胆识所构成的创造格局。他的“逸兴”,是立足时代、感怀时代涌发的充沛感兴,由此转化为落笔着墨的勃然生机;他思接历史传统,积淀生活体验,由此在作品中寄注了深切的人文关怀和生命意识;他对中外美术创造规律的悉察特别是对百年来中国美术重要经验的研究,使他坚持探向水墨和油画两个领域的融通创新,把“诗书”的学养转化为作品中的博大气象,形成具有学理建构意义的独特风格。

        徐里早年多次踏访西藏雪域高原的一大批油画作品展示了他宽阔的艺术追求,那就是在直感和直观的基础上着力表现具有超越性意义的精神内涵,通过对形式语言的提炼,形成由“象”至“道”的指向,在描绘自然风景和塑造民族形象中抒发关于生命的咏叹,构成具有崇高感和永恒性的图式。他后来在油画和水墨两种体格中穿行,既一以贯之坚持形而上的精神诉求,又更多融入了象征意象与诗意抒情,使作品增加了意象之美、情感之美和境界之美的体味,拓展了形象语言的审美意境。

        在水墨山水和油画风景的“游走”是一条新路,徐里始终注重贯通两种艺术体格的精神共性,也努力解决笔法彩韵有机融合的难度问题,在超越画种界限的探索中达到心手相偕、情理合一的创造境界。在这个过程中,他重点研究中国画用笔的感性,追求老辣遒劲的表现性笔线与现代形式结构的结合,在山水花鸟作品上体现出开合跌宕的磅礴大气;他将中国画山水的“留白”语言移植到油画风景的空间营造之中,在油画的风景/山水作品上形成带有空间维度的气韵,使山河之美拥有氤氲气场。他坚持中西融通的探索开创了新的绘画格局,也是他致力于在当代绘画上彰显时代精神和中国气派的实践成果。

        实际上,徐里选择的绘画方向充满学术难度,但当代中国绘画需要艺术家以巨大的勇气和胆略去探索新的可能性,建立新的视觉图式,使中国美术在精神内涵和视觉格局上与时代同频共振。依徐里的壮怀和驾驭语言的能力,又正值创作的盛年,足以让人展望他不断精进的前程。

        (文/范迪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1. 正在展览
        2. 即将开幕
        3. 已经结束
        名人堂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 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62(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