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展览频道 >> 美术展讯 >> 北京 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
      分享到:

      虚象的解放与意义的穿凿:李广明艺术文献展

          (1/3)虚象的解放与意义的穿凿:李广明艺术文献展

          (2/3)《在安徽省利辛县写生》

          (3/3)《习作》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虚象的解放与意义的穿凿:李广明艺术文献展
          展览时间:2019/12/21~2020/01/21
          展览地点:[北京]-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小堡艺术园区 -(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 )
          主办单位: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
          参展艺术家:李广明

        凿虚见真:李广明作品中的“虚象”美学和意义逻辑

        文/吴鸿

        李广明的艺术经历是无法用一个单纯的“艺术家”身份来进行概括的。在这个身份之外,他还是美术馆馆长、艺术活动家。另外,他早年还经营过艺术设计公司,所以也可以算作有过一段企业家的经历。此外,如果在这些经历的结果之外,还包括那些他设计的建筑作品,这些都可以视为他广义上的“作品”。由此可见,他是一个经历丰富且创造力旺盛的人。即便是从狭义上的艺术作品而言,李广明也涉及过多种题材,多种手法和材料。而且,有时候他在艺术家之外的身份,和他的艺术创作活动之间也有着某种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分析李广明的艺术创作特点的时候,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多重的社会身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语义背景。

        李广明出生于皖西北的一个小城。其父母早年工作、生活在上海,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激荡的社会变故中回到家乡。在文化资源相对贫乏的小城中,幼年随父习武的经历,以及出身于大家庭的母亲的线装本藏书,可能构成了李广明在人生初始阶段中的经验基础。甚至,在他后来的艺术创作经历中,我们都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其知识谱系如草蛇灰线般的脉络源头。

        如同很多成长在小城之中的文艺青年一样,李广明的艺术兴趣也源自于一次偶然的经历。虽然在他成长的环境中文化资源有限,但是对于艺术的狂热仍然可以促使人在文化贫乏的条件下,通过自身的努力登上通往艺术殿堂的阶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激烈的高考竞争中,李广明也像很多因外语成绩不太理想的艺术青年一样,无缘进入理想中的专业艺术学府,而只能在家乡省城的一所轻工业学校学习工业设计。这个结果,虽然比大多数同龄的高考失利者要幸运,但是毕竟不是自己理想中的人生归宿。此后,为了追寻艺术梦想,二十岁刚出头的李广明毅然放弃了在别人眼中羡慕不已的机关办公室的工作,把自己的未来放逐在社会之中。这个选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需要有巨大的毅力和勇气来作为支撑的。这段经历对于李广明而言尤其重要,一方面他通过广泛的游历,加深了自己的对于艺术的见识和理解;另一方面,通过与社会的深入接触,使他进一步产生了对于社会、历史的思考,这些基于亲身经历所带来的社会感受,是在本质上区别于此前从书本和课堂上所得到的那些空洞概念。而这些思考的结果,最终将融汇在他此后的那些带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批判意识的观念性作品之中。

        所以,当李广明在新世纪之初出现在宋庄艺术区的时候,他是做好了三方面的准备。其一,通过在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陶瓷专业和清华美院雕塑专业的学习,他掌握了丰富的材料、造型方面的能力和经验;其二,广泛的社会阅历,使他对于社会、历史和文化现状具备了独立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意识;其三,早期的社会实践经历,使他具备了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从而能够超越艺术市场的束缚,按照自己的意愿不受干扰地自由实施作品计划。

        而此时,正值中国艺术市场兴起并被快速泡沫化的前夜,各种因素,艺术品投资机构、艺术家、艺术媒体、市场掮客等等,都在被在资本裹挟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市场风暴正呈现出风起云涌的大好势头。在这场市场风暴的利好信心鼓动下,一方面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整体面貌在那个时间节点下出现了市场化和时尚化的转向,各种为了迎合市场和低层次审美所需要的风格样式纷纷涌现。同时,为了适应市场的快速标签化的需要,当代艺术创作中模式化和符号化的问题也在此时成为了一个显著的时代特征。另一方面,很多在此前以材料和媒介的实验性为主要创作方向的艺术家为了赶上这股市场大潮,也纷纷转而拾起了久违的画笔,将目光重新投向此前被视为传统和落后的架上画布。这又带来了一场不小的所谓“绘画回潮”的浪潮。


        而此时的宋庄艺术区也迎来了一个产业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大量涌入的资金,以及更多的被这场“淘金热”所吸引的艺术家们,正在创造着一个接一个的市场神话。如果是为了迅速地融入到这场市场造神运动中,李广明是具备这个条件的。此前,他用水墨形式来画的马,在业界已经小有名气,如果加以风格化的包装和市场运作,可能是一个没有太大风险的事业坦途。但是,之前在市场中已经摸爬滚打过的李广明并没有将能否快速地被市场认可,作为自己立足宋庄艺术区的首要诉求。此时,他在思考并积极准备落实的是两件事,其一,在如何把自己之前在市场中所积累的经验和人脉,经过转化之后,以期能够在宋庄建立起一个高端的学术和展示平台,这也是宋庄艺术区在产业化转型的节点中所迫切需要的。其二,通过自己对于中国当代艺术二十多年发展脉络的整体思考,如何能在此前潜在的西方视点关注下的“被他者化”或“自我他者化”的命运中,找到一条既能够立足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同时又能够具备鲜明的社会现实批判性的中国当代艺术另一种方式。作为前者,他在几年时间内组织资金并亲自设计、筹建了上上美术馆的老馆和新馆(上上国际美术馆),在这个过程中,围绕美术馆建筑本身的美学追求,以及此后在这个展示平台上所呈现的一系列展览、活动,无不贯穿并体现了李广明个人的艺术思考和学术视野。同时,上上美术馆也由此成为了在宋庄艺术区规模化发展进程中一个举足轻重的标志性文化地标。所以,从广义上来说,围绕上上美术馆的筹建、运营和活动的开展,也是李广明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后者,从狭义上的艺术创作而言,为了找到一个能够体现自己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整体文化思考和历史现实批判的形式载体,李广明将目光聚焦于了长城。

        1. 正在展览
        2. 即将开幕
        3. 已经结束
        名人堂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 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66(s)   11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