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展览频道 >> 美术展讯 >> 山东 泰山区文化大厦
      分享到:

      瞻岱记——李学明国画新作展

          (1/7)中天独立

          (2/7)朱彝尊

          (3/7)众山小

          (4/7)一览众山小

          (5/7)王士祯先生雪登岱山像

          (6/7)江山神游图

          (7/7)苍柏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瞻岱记——李学明国画新作展
          展览时间:2019/12/14~2019/12/20
          展览地点:[山东]-泰安市泰山区唐王街111号-(泰山区文化大厦)
          主办单位: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共泰山区委宣传部、泰安市美术家协会、容社
          参展艺术家:李学明

        学术支持: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承办单位:泰安市宏福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泰山区岱庙街道办事处

        开幕时间:12月14日(星期六)上午10点

        展览地点:三楼展厅

        “瞻岱记——李学明国画新作展”将于12月14日上午10点在泰安市泰山区文化大厦(泰山区唐王街111号)三楼展厅开幕。此次展览由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术支持,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共泰山区委宣传部、泰安市美术家协会、容社主办,泰安市宏福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泰山区岱庙街道办事处协办。展览将展出著名画家李学明泰山题材绘画作品120多幅,展期至20日。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的《瞻岱记》将在展览开幕式上首发。

        泰山自古有“五岳独尊”之称,被评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不但有壮丽的自然风景,还有厚重的人文积淀,是中国文人心目中的圣山。今年夏天,李学明曾于泰山小住一段时间,在此期间,他日日在山中流连,抚松观云,倚石听泉,感受着泰山的无穷魅力。博大的泰山也给画家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题材和灵感,李学明以笔墨挥洒他的所感所悟,一发而不可收,就有了这次展览的120多幅作品。泰山一向是画家们喜爱的绘画题材,构图多取山势之宏伟,技法多求笔墨之雄浑。而李学明笔下的泰山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笔墨磊落明快,格调清新雅逸;题材不拘一格,画中既有高山、飞瀑、流云、苍松,又有杜甫、王渔洋、朱彝尊、邓石如等前贤,还有不知名的高士观瀑、听泉、赏霞、品茗……画面充满文人情趣,别开泰山绘画之新境。


        明 心 见 性

        ——李学明泰山绘画作品赏读

        □ 支英琦

        己亥六月,暑热正盛,学明兄泰山来电,言及他正在山上短住,每日看山观水、邀云揽月,杳渺乎仙游也。以我对学明先生的了解,他此次登山,绝非单纯游山玩水,实乃蓄谋已久之水墨心旅,意在与山水精神相往来,融会贯通,画他心目中仰之弥高的泰山。于是乎,我电话里邀约:一个月后看画。学明兄朗笑应允。

        泰山,巍峨乎东海,独尊五岳。元代贾鲁诗赞:“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使者久尘嚣,望之不胜喜。”壮美的景观和深厚的文化遗存,奠定了这座山在中国历史中的独特位置。昔秦皇汉武,一路迢遥盛典封禅,祭祀泰山成了帝王与天地进行对话的仪式。历代文人雅士尤喜携游泰山,荡胸生云,驰目畅怀,辞藻斐然石壁。古往今来,更有泱泱众生,观日瞻鲁,拜山祈福,共求护佑苍生。正是因为泰山风景之雄奇、文化之深厚,引得历代画家竞相绘之。画泰山,学明此愿久矣,前后登临十余次,然而迟迟不见点墨,何也?盖因那些特有的山峰,寓意的典故,经过历代画家反复勾勒皴擦,已经成为程式化的范式。同样的峰峦,同样的松烟,如何赋予更多的性格情感和文人意趣,画出不一样的泰山,是学明萦怀已久的愿望。

        溽热中,一个月转瞬即逝。

        处暑前几日,忽有台风携雨,洗出天地旷朗。雨霁之晨,学明先生履约携画来访,展卷欣赏,眼前顿觉一亮。不出我所料,学明笔下的泰山,物我相融,人与神合,画山往往不见山,状其形而迥其境,取象简略而情溢其间。再往细处看,其用笔疾徐顿挫,拙中取逸,有形处借笔墨传神,无形处以空白达意,令观者心驰神往,恍惚兮如临其境。

        古人论画,有神品、妙品和能品“三品”之说:“气韵生动,出于天成,人莫窥其巧者,谓之神品。笔墨超绝,敷染得宜,意趣有余者,谓之妙品。得其形似而不失规矩者,谓之能品。”以此观照,学明先生的泰山绘画当在“神”与“妙”之间。何以见得?不妨我们一起品画:

        其一,他的泰山是简淡的。学明画《岱宗日出图》,以粗笔疾写巨石,顺手折带出变化,寥寥数笔,山石的粗粝质感直逼视野。一众人物,倚石望远,情态欣然。画幅的左上角以赭石淡染,不见旭日,已是一派欲晓的熹微。

        这样的画面,迥然于印象中的“泰岱日出图”。画家不去浓墨重写日出时分的磅礴景物,而是“删繁就简三秋树”,独得自然疏阔之妙。

        再比如《泰山道中》。泰山,蔚然深秀。行于泰山道中,眼中的景物是繁复的,奇峰叠翠,白云出岫,皆可为画中物象。而学明此画,仅以侧锋擦出嶙峋山崖,崖上古松虬枝斜生,三五游人,行于石径,似有松风吹动衣襟------笔愈简,而境愈深矣。

        其二,他的画是有禅意的。好的绘画,仿佛寓言,引你领悟言外之意,看见象外之象。

        比如《众山小矣》中,画家以枯笔写出山岩轮廓,寥寥数笔,山峰之体积感顿显。山顶上,有髯翁稚子,放眼云外,气定神闲。这幅画,画众山却无一山。山在云外,山在意中,山顶观山,何必有山?

        《山中云烟》更是简单,画一老者执杖倚松,状若听风,旁有童子临渊小寐,泰然自若。云在哪?山在哪?何必问,不必说,白云自卷,松果自落。

        禅意与道家思想的融入,形成了中国画的至高境界,想必学明学生是神悟此道的。绘画创作,是画家性情与修为的水墨迹化,画境中的禅意流露,不正是来自于画家内在的清净洒脱?

        其三、他的泰山是有人烟的。学明画画,重禅意并不拒人烟气。有了人,山水就活了,就有了魂。

        他是文人,也喜欢在画里画文人。

        中国文人,历来把自然山水当做“得之以隐”“居之以修身”的文化道场。孔子回答颜渊所问时说:“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欤!”连孔子都要在山林中陶冶情操,那么,游山玩水,自然成为文人士大夫寻求心灵寄托的必然。学明的画中,就有许多士人登山的场景,比如《石如先生登岱》《杜工部诗意图》等等。特殊的人物,如同一个符号,即使只以简笔略写出杜甫的背影,那首脍炙人口的《望岳》已然郎朗山川。其实,那些背影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山岚云烟中升腾的那种文化精神,缭绕千年,依依拂面。

        当然,学明绘画中更多的是不知姓名的普通人物,耄耋老翁与野村稚子,始终是山水的主人。在他的泰山里,人物不是即兴点景,而是山水的主人,山水反倒是人物的背景。这样的山水,谁不乐而往之。

        其四、他的泰山是有趣的。墨趣,妙趣,天趣,浑然一体,盎然于画面。

        他画《天下泰安图》,看似宏大的场景,却只是彩石溪中一群童子的戏水。巨石上,赤裸的孩子随水流漂入潭水,白胡子的老者也童心荡漾,攀岩入水。老者、孩子、溪水、山峦乃至整个世界都是透明的。天下泰安,不就源于人心的宁静与祥和?

        在学明这里,趣味是与气韵相关联的,气韵生动则趣味生发。《倚石听涛》中,他以阔笔写出山石的褶皱,连松针也懒得勾画了,只用干笔枯墨肆意挥写,看似纷乱中墨趣洋溢。而画幅中央,倚石的几个人物,用细笔略写出神态,似乎早已在涛声沉醉。画这样的画时,画家需要整个人浸在水墨烟云里,把性情泼墨挥洒开来。

        学明兄为当今画界大家,诚笃谦和,博学敏行。他潜心水墨数十载,上追宋元,旁及明清,传承正脉,浸润深厚,早以自家面貌卓然于画界。他的此次墨写泰山,不囿于观山写景,更多是寄情于山,以大道之悟藏之于笔,意趣之生行之于画,是传统文人志向情操的水墨外化,是从凡俗生活中脱略而出的士人的栖居理想和心志寄托。

        观此山,可澄怀,可遣兴,可神会,天机流荡,而又可游可居。仿佛抬抬脚,就可走进画中,随那髯翁稚子,浪迹山中,与岁月共久长。

        1. 正在展览
        2. 即将开幕
        3. 已经结束
        名人堂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 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106(s)   11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8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