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顾问 :徐里
学术顾问:杜大恺 /卢禹舜/林容生/蒋世国
学术主持:陈浩
策展 :于量
协办:美博美术馆、海上墨绘、艺术中关村
承办:美博美术馆
开幕:2019.7.14 16:00
学术支持: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上海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北京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河北师范大学美术设计学院/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武汉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鲁东大学美术学院/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美术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南理工学院美术学院/绍兴大学艺术学院
策展人于量说
水墨的转向
水墨在当下,到底是形式还是概念?大多数人在谈论它的时候都不曾真正地说清楚过。当然,我也无法回答清楚。但这并非是一个悖论,从当代文化的大背景来看,水墨本身正面临“图像转向”的问题。
“图像转向”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W. J. T. 米歇尔提出的,他说:“哲学家们所谈论的另一次转变正在发生,又一次关系复杂的转变正在人文学科的其他学科里、在公共领域里发生。我想把这次转变称作‘图像转向’。”而“图像转向”无疑与影像技术和消费文化的快速发展有关。因为两者在使图像生产倍增的同时,也使人们的生存经验与视觉经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进而使大众也成为了图像的制造与传播者,这种大变革的当下必然给任何形式的艺术语言造成转向和变革的压力。
回到水墨,它不仅有着严格的程式规范,亦有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且互为表里的,当艺术家们立足于传统的笔墨程式规范和价值体系时,极难进行全新的艺术表现,至多只能在固有的表现框架内略有调整和改变。反过来看,当艺术家们试图革新传统的笔墨程式规范和价值体系时,水墨画又容易失去赖以生存的命脉。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水墨从它的概念建构到语言表述都面临着当代化的巨大问题。从历史的眼光来看,85新潮以后,这种自觉与非自觉的转变都已经走过了快三十年的历程,其中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大量的创作实践告诉我们已经有不少新水墨画家开始了进入当代文化的探索,这不仅使得“图像转向”的现象在水墨创作中出现,也使水墨创作出现了新的变化。
此次推出的“水墨转向”——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参展的五十余位艺术家,从题材上看,他们的创作路径大致是山水和人物两大门类,而可贵的是,他们一方面极其注重水墨媒材的特殊表现,另一方面还机巧地转换了全新的图像,从最后的画面来看,都成功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全新语言。从这点上来说,水墨创作中的“图像转向”并非是一个纯粹的形式问题,新的图像既积淀了新的生命经验与艺术观念,也迎合了新的文化价值与审美取向,我想这才是展览最大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