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展览频道 >> 美术展讯 >> 四川 何多苓美术馆
      分享到:

      吴天宁新媒介绘画作品展

          (1/7)吴天宁新媒介绘画作品展

          (2/7)

          (3/7)

          (4/7)

          (5/7)

          (6/7)

          (7/7)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吴天宁新媒介绘画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9/04/12~2019/06/09
          展览地点:[四川]-成都市蓝顶当代艺术基地3期75号 -(何多苓美术馆)
          主办单位:何多苓美术馆
          参展艺术家:吴天宁

        何多苓美术馆《吴天宁新媒介绘画作品展》于2019年4月12日晚8点开幕,展览时间为4月12日至6月9日。

        何多苓美术馆秉承推广高雅艺术的宗旨,一律免费提供场地及相关服务。

        本次展览共有46件作品,分为灯箱、纸上及影像三种呈现方式。

        成都,总有这样的艺术家,他们深居简出,大隐于市。许多人以为他们仅流连着成都的这份安逸,终日置身于灯红酒绿。殊不知,他们十年二十年可为艺术而执着,由此为信仰,似乎早习惯了默默无闻的平静生活......

        吴天宁,便是这样一位游离于圈外的艺术家。此次在何多苓美术馆,我们精选了艺术家近五年的作品,分别是名画历史照片类及生活日常类。在吴天宁的波普艺术世界里,有许多外星球或是现实生活场景。前者通常选择某幅名画或某历史事件照片,后者画中都是现实普通人物。艺术家是现代社会的记录者,一边将艺术精神与新媒介投放于传统图示,一边细腻观察着社会文化对生活的冲击。

        本次展览共有46件作品,其中有灯箱,纸上及影像三种呈现方式。其实影像部分只是他创作的纪录者也是见证者,是软件自动的“偷拍行为”,吴天宁也是后来才发现的。“我的工作过程一直在被偷拍。”艺术家笑言道。而这种天成的作品也是数字时代的映照。  

        艺术家于2009年在第一代iphone手机上涂鸦作画,其后2010年到2011年间尝试用ipad,对软件绘画有了新体验,画了一些相对完整具体的作品,但仍受限于科技条件,画作就不那么系统规范,仅限娱乐。新出的软件更稳定成熟后,创作可作为一种类别的绘画形式存在了。2015年,当软件可导入照片作画,吴天宁开始了系统的创作。于是,正式诞生了第一幅画作“克里斯蒂娜之后的世界”,以月球和火星为素材的系统主题创作开始。

        这次展览共有46件作品,其中有灯箱,纸上及影像三种呈现方式。展览所涉及最早的作品(灯箱类)就出自于第一阶段。

        吴天宁没有满足于传统艺术,从未放弃创作,琢磨着自己的一套诙谐调侃又不失厚重的波普风格。

        赵欢 01/04/19


        吴天宁是我的同学,但必须立刻指出,同学的意思是我们都先后出身川美,他比我小NN岁,还属于时尚大叔级别,切勿误会。以前零星见过他的作品,虽然只是一两张,却有印象:有学院派功底,但不拘泥于此,形体粗暴而戏谑。后来他走向社会,为生计奔波去了……略去不谈。看到他的新作,已是多年之后了。乍一看,很吃了一惊,完全是一张照片。仔细看,原来底子是照片,上面那个人体是画的。从此我知道,iPad上有个绘图软件如此奇妙……关于当时看到的效果,仅举一例可以说明。其中有一幅,底子是我画室的水池照片。上面他画了一个裸泳女孩。我把这个作品发给一位朋友。该朋友眼睛不大好,回信向我抱怨:尼玛这么好的事,你娃咋个不喊我……

        以上例子是要说明,不但软件好用,吴天宁的手上功夫仍然没丢。他就这样重归美术界。不知何故,再没捡起油画,一直用iPad搞创作。其中肯定有其个人原因,软件的魅力一定也是原因之一,如大卫霍克尼,年纪比我还大了,也迷上了新技术。也许,用手指的触摸直接画的感觉,是画笔不能比的。我画油画也用手指,可以体会一二。触觉是人类最基本最原始的认知世界之途径。现在吴天宁回到这个途径,呈现给我们的是他手感的产品。当然,现在的触觉已经加上了科技含量。接触液晶屏的瞬间,无数电子被招集,被释放,奔走;这个过程在吴天宁身外发生,亦即艺术家已经成了创作过程之一环,甚至是开始——这个话题我还要在展览上和作者讨论。

        何多苓 2019年4月2日


        4月12日,吴天宁个展将在何多苓美术馆开幕。这是本美术馆开馆一年来的第二个展览,由此,本美术馆将进入常态,即每年举办几位艺术家(不一定是何多苓)的个展。本馆展览方式有些特点。我称之为“模块化”:每年都会有几个展览“嵌入”,由美术馆团队挑选艺术家和作品,取得作者同意。除了作者和布展方式,这些展览一模一样——展期一般为两个月,以某一天的晚上8点为起点。8点,大门打开,展览即开始。无开幕式,无人站台,无人讲话。不设策展人,艺术家就是主角。不设嘉宾,来者是客,人人都是嘉宾,享有同等待遇。同样的灯光,同样的流程。这样的展览模块意味着——不光观众,更重要的是,艺术家也一律平等。无论大小,都制造成为同样的模块。当然,展览的效应可能不一样,观众反应有热有冷,都由作者自行负责。开幕后不设宴会,不设酒局。如果艺术家想庆祝一番,自己出钱。当然,有人要请吃饭,我还是高兴。不请也不会不高兴。希望大家和我一样达观。

        如上所述,这样的展览很抠门,很省钱——被你看出来了。除此之外,我希望回归展览的本体。看展不是为了看嘉宾,为了赴宴,为了来社交,看作者,看美女。展览的目的是让大家看艺术品,看了得出自己的结论。这个本体长期以来好像被人遗忘了。我曾去外地赶场子,从机场直赴展场,站在门口聊天,直到去饭局,也未能进入展厅一步。这样的情况,在本美术馆不会发生。      

        何多苓 2019年4月2日

        1. 正在展览
        2. 即将开幕
        3. 已经结束
        名人堂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 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87(s)   11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