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展览频道 >> 美术展讯 >> 四川 佰佬绘艺术生活馆
      分享到:

      缺席的在场者—宋宛瑾个展

          (1/7)缺席的在场者—宋宛瑾个展

          (2/7)

          (3/7)

          (4/7)

          (5/7)

          (6/7)

          (7/7)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缺席的在场者—宋宛瑾个展
          展览时间:2018/09/30~2018/10/30
          展览地点:[四川]-成都市蓝顶工厂艺术区A区 -(佰佬绘艺术生活馆)
          主办单位:佰佬绘艺术生活馆
          参展艺术家:宋宛瑾

        策展人:崔付利

        学术主持:洪磊、罗锦华

        宋宛瑾的最新系列作品,恰巧就是构建了一个多维、辩证的视觉隐喻空间。宛瑾的绘画中多为熟悉而又带有荒诞性的日常场景,但其中大部分人的形象是被抽离或背对观者,总之“人”作为主体形象是一种缺席状态,只空留衣服、鞋帽等带有人的象征符号的存在。不过,人物的缺席不代表他的不在场,或者说“人”主体形象的此时缺失正让位于观者反思的个体在场。

        保罗·克利曾提到“艺术并不是描绘可见的东西,而是把不可见的东西创造出来。”所以,在宛瑾的作品中,我们的可见之物并不是她所要表达的重点,重要的恰巧是我们的“未见之物”。换言之,她为观者提供了一个被观看的对象,但我们也在无形中成为了她的观看对象。宛瑾有意将画面中的人物形象抽离,或者将人物设置为一种拒绝交流的状态。但对她来说,被抽离的部分与她笔下的绘画场景同样重要。

        除了画面中可被观看的部分,被抽离的处理使得宛瑾的作品远离现实却更接近绘画的工作方式——叙述内容这并不是绘画的本意。宛瑾对人物形象的处理也同样生效在反叙事的过程中,这种图像抽离的处理方式,如同电影中的马赛克处理,被马赛克处理的内容往往才是观者的重点关注对象,被遮蔽的也越是大家所被期待还原和呈现的。

        宋宛瑾对图像的处理方式不是给我们设置的图像游戏或语言障碍,而是给观者的观看和体验预留了一个想象空间。我们不知道画面中缺席的人物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但观者的介入和在场正弥补了这种缺席的空隙。宛瑾在作品中自我预设了一个观察者的角色,她将自己的问题意识隐藏在作品背后。她通过图像处理再呈现给观者,她的身份也从一个观察者转化为被观看的对象,而观者在她的作品前也成为“第二现实”的观察者,但我们又何尝不是缺席者的观看对象?

        如同拉康在其著名的镜像理论所提到的,拉康认为婴儿通过他者的镜像形成自我的确认,在误认中建构起自我的想象界,自我即他者。更有意义的是,在宛瑾的作品中,自我意识就是在这种缺席和在场的辩证关系中建构起来的,它不仅存在于宛瑾绘画中的可见之物,同样更存在于无端缺失的人物形象中。所以,在宛瑾的作品中,看似明确了“自我”和“他者”,“真实”与“虚拟”的客观存在,但实则抽离你关于你我,关于真实与幻象的边界。

        本雅明早就坦言,在现代复制技术发达的社会中,大众需要的是明确清晰,而不是距离和模糊,他们希望快速捉住事物本身。但所有的事情和所谓的意义都那么明晰之后,那还有什么意义呢?当我们的生活被各种轻松、娱乐、肤浅的信息抽离为一种碎片化状态,我们和宛瑾笔下所缺席的人物又有何不同呢?

        1. 正在展览
        2. 即将开幕
        3. 已经结束
        名人堂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 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6(s)   11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4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