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展览频道 >> 美术展讯 >> 安徽 久留米美术馆
      分享到:

      艺无不惑——王峰中国画作品展

          (1/10)艺无不惑——王峰中国画作品展

          (2/10)查济写生 40cm×40cm

          (3/10)白桦林 50cm×50cm

          (4/10)龙川即景 40cm×40cm

          (5/10)石头记之一 40cmx40cm

          (6/10)石头记之二 40cmx40cm

          (7/10)版纳印象 90cm×90cm

          (8/10)雪蕉竹影 130cmx110cm

          (9/10)秋风乍起 40cm×40cm

          (10/10)独有镜中人 40cm×40cm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艺无不惑——王峰中国画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8/05/05~2018/05/07
          展览地点:[安徽]-安徽省合肥市环城东路6号-(久留米美术馆)
          主办单位:安徽省美术家协会、 安徽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协办:安徽当代山水画研究院、 蚌埠市美术家协会、 蚌埠市书画院
          参展艺术家:王峰

        画家简介

        王峰,安徽寿县人,1977 年生,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中国美术学院访问学者,现居安徽蚌埠,执教于安徽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安徽当代山水画 研究院副院长,蚌埠市美协副主席,蚌埠市书画院特聘画家。


        代序

        张捷

        徽州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刻的内涵。从朱熹到胡适,说不尽的人文思想,使“徽学”与“敦煌学”、“藏学”并称为三大地方显学而博大精深,也是中国传统儒释道思想文化积淀的重镇。

        王峰就是一位沿承着“徽文化”的人文轨迹不断探寻与研习的绘画实践者,他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文化厚土有着深厚的情感和认知,这种知性上的体认,牵动了他笔墨语言和学术取向的精神内质。新安理学的核心是伦理纲常,倡导“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的重学思想,自觉的文化修养和谦卑的文人准则,也成了王峰为艺为人的朴素生活方式。一位将纵深文人内里涵养来引导本体创造才情的山水画家,我想,他的笔墨气质就会带有某种特定的文化属性。

        王峰在中国美院访学期间,将自己的笔墨提升、文化考察、视野开拓纳入到“师本心”的自律品格的构建之中,由此而生发笔下的山情水色,这已不是单纯“形迹”上的状物描摹,更像是内心诉说与独白,是“真我”意象的情感再现。

        (作者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名家评语

        王峰的山水画,继承传统,研究揣摩,心有所得;师法造化,山川草木,屋宇亭桥,均具神采。其画,形质朴茂,秀润灵动,笔情墨趣,耐人寻味。

        李锦胜安徽师范大学教授

        硕士生导师 安徽当代山水画研究院院长


        王峰君,年届不惑,寿州同乡,天赋秉异,青年俊才。书画结缘,勤勉精进,上溯宋元,下研明清,旧论新学并重。近观其画,构图萧疏,繁密有致,但无琐碎零落之感。虚实参差错落,互为变化,使景物更显空灵。笔墨简练,勾勒皴擦准确古拙,偶有积墨成厚重之趣。又有淡墨轻扫,氤氲迷蒙,给观者遐想玩味。用墨用线简繁互用,黑白对比,和谐呼应,骨法用笔,但都以单纯为上,得意为主。林泉烟霞,奇花异鸟,直抒胸臆,情境显见。

        王峰君为人谦和,善于问学,得其画理,又乐观天地云水气象,万物四时朝暮之变化。手眼心灵相通,坚持不懈,不远之将来,画必更上一层楼!

        张煜安徽省书画院副院长 安徽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画家自述

        风景写生

        面对古画临摹是打开与古人对话的一扇门,而面对风景写生是打开与自然对话的另一扇门。在与自然对话的过程中,传统山水画与西方现代绘画会一起成为对话的语言, 有时交流不畅,下笔不顺。有时找对口音,会有佳作。

        野外写生是一个全身心的绘画体验,和画照片有天壤之别,天气、环境、视觉、嗅觉呈全立体姿态影响你的作画状态。这种鲜活和生动的体验让我对写生一度产生依赖。算起来已经有连续十年没有间断过对景写生了,皖南是根据地,沂蒙山是第二战场,现在正策划去太行山开辟第三战场。


        石为云根

        画太湖石的初衷是想通过画石头感受山水画里石法的线条和造型,取以小见大之意。画多了慢慢迷上太湖石之美,于是没骨、勾勒、点染、皴擦,乐在其中好长时间。太湖石的造型之美除了古代文人总结的瘦、漏、透、皱,还在于其在造化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天然一种勃勃生机。画太湖石又如营造一个理想的象外之境,可以极尽想象却又合乎造化。所以是很有意思的一个题材,古今都有很多画家涉及。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西方审美里没有原石的概念,都是人工雕琢后的石雕,所以中国的公私场地长期以来都被巨石占据着,这里面肯定有传统文化对石头的长期审美习惯,这个传统, 估计从宋徽宗的艮岳和米芾的石兄就开始了。


        雪蕉竹影

        芭蕉情结从十几年前在江城读研时就开始了,学校里一片芭蕉林,长得茂盛,让我这个从江北来的侉子惊叹不已,尤其到了雪天,芭蕉朽而不死,积雪覆身,很是动人,很入画。于是当时画了《春寒料峭》表现雪蕉,画了四条屏《蕉叶翻飞四季诗》来表达对生命轮回的思考,近年又作《雪蕉竹影》系列,在画面的形式语言处理上做了一些探索。一方面想从熟悉的题材积累创作风格,另 一方面也想借助雪蕉营造一个象外之境,一如王维的雪里芭 蕉一直是画苑奇构。


        人体写生

        用水墨画人体纯属偶然,学院开设的人体课,带着学生用铅笔画速写画烦了,索性尝试用毛笔、水墨和宣纸,材料和构图是中式的,形式和色彩是西式的,画完题款盖章,倒也有些趣味。学院请的模特每年九月初从北京飞过来,待一个月,她们说感觉是来休假的,说这里比北京空气好多了, 天天高高兴兴的,很轻松,我画的也放松,每年总是这几位老面孔,身材也基本没变,所以每年都要换个招式,今年扇面,明年斗方,今年水墨,明年没骨。每次画最胖的大姐,往往会有佳构。

        1. 正在展览
        2. 即将开幕
        3. 已经结束
        名人堂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 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8(s)   11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8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