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展览频道 >> 美术展讯 >> 湖北 华中文交所艺术展厅
      分享到:

      江天一泓——赵阳书画作品展

          (1/9)江天一泓——赵阳书画作品展

          (2/9) 赵阳 《雁荡山》 68×68cm 设色纸本

          (3/9)赵阳 《月光曲》 68×68cm 设色纸本

          (4/9)赵阳 《金秋颂图》 100×52cm 设色纸本

          (5/9)赵阳 《雪山图》 100×52cm 设色纸本

          (6/9)赵阳 《黄鹤红楼图》 138×34cm×2 设色纸本

          (7/9)赵阳 《清凉山》 138×68cm 设色纸本

          (8/9)赵阳 《录唐人温玉庭诗》 100×34cm 纸本

          (9/9)赵阳 《杜甫诗》 138×34cm 纸本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江天一泓——赵阳书画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7/07/15~2017/07/25
          展览地点:[湖北]-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374号湖北美术学院内昙华林艺术区1号-(华中文交所艺术展厅)
          主办单位:湖北华中文化产权交易所 承办:湖北文交拍卖有限公司
          参展艺术家:赵阳

        开幕时间:2017年7月15日 10:00


        赵阳简介

        湖北省石首市人,武汉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中共党员,长期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工作,爱好书画,现为中国金融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武汉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王遐举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其国画作品《金秋颂》入选2009年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建国60周年画展,作品《红十月》2009年入选中国金融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建国60周年画展,获银奖,作品《红军银行》入选2012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建军85周年画展,作品《清凉世界》、《武汉老建筑》、《红安七里坪》先后入选中国金融美术家协会举办的“中信杯”、“建行杯”、“工行杯”等画展,作品“清凉山”、“武汉美景二图”入选武汉美术家协会举办的2015、2016年年展。书法作品也多次获得入展和奖励。


        艺术感悟

        我出身于书画世家,父亲终身爱好书画,偏于书法,在家乡颇有名气。从小受其影响,从柳颜楷书入手,旁涉赵诸,具有较好的楷书功底,大学时参加柳体临场竞赛,竟获二等奖。行书则学二王,赵之谦,文征明和董其昌,偏重秀美端雅,对丑怪乱颇为排斥。草书则学怀张,王铎,近代则学于右任。临过很多贴,各种字体都临过。书画同源,在学习书法的同时,也学习国画,早期主要学花鸟,后转学山水,以宋画为临摹范本,偏重大山大水之“北宗”,明清之画则喜石涛、龚贤,近代尤爱李可染、傅抱石和潘天寿。对书画艺术产生了一些浅显的认识,以求教大方之家。

        (一)观中国书法艺术之脉络,大致有三:一是发韧于二王,光大于颜柳,滥觞于明清之台阁体。该书法艺术以秀丽为美、以端庄为本,笔走正路,行笔讲究,于楷、行、草、篆、隶等体皆有所见,近代以沈伊默、启功为代表。二是从碑刻入手、从篆体悟道,行笔险怪,有郑板桥、王铎、傅山之流韵,终不成正统。但近代书家为打破台阁体之束缚,大力提倡此法,以拙为美,以丑为象,以硬朗为长,刀砍斧斫,颇显精神。近代以吴昌硕、齐白石等国画大师为代表,然鱼目混珠,标准难定,将为后世诟病之。三是起源于释家内练,出家人心静如水,其书法特点如水漂移,欲倒又立,讲究内敛,不求外扬,近代以弘一法师为代表。我倾向第一种,端庄秀美,比较养眼,近年柔和第二种,夯实功力,力求笔墨圆润,跌宕起伏,使转有致。

        (二)学书法如同帝王之术,讲究内圣外王之道。内圣即文品、人品和心品,文品即文化涵养,书法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传统文化的深厚可以提升书家的内在体验,“文以书载,书以文发”。人品即书家的道德修养,所谓人品决定书品,人品不好书品再好也是枉然,历史上秦桧、和珅、汪精卫书法一流,但并不为书家认可。心品即境界,心境高古,格调典雅,表现在书写上则大气、干净、有味、养眼,舒适。有些大师胡涂乱抹,鬼画唐朝,显得脏、乱、丑、怪,看了很不舒服。

        外王指的是书法之技巧,艺术之表现。书法带有鲜明的个性,表现了个人的倾向和爱好。但无外乎临、看、记、习。临帖是学习书法的起始之道,也是学好书法的不二法则,先从楷书临起,练好扎实的楷书功底,后临行书和草书。没有楷书功底的人,率性练字,结果是笔无发源,行无章结,难有美感。要多看名帖和作品,根据自己的美感取向,分析其优点为我所用。常记不同的写法,在书写中加以运用。对不同的书体也要常记常用,记得牢固则用之得当。不停的练习则是学习书法的基本要求,一日不写手则生,多日不写前功弃。

        在练习书法尤其是书写行、草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一是要注重用墨,保持用水适度。墨分浓、淡、湿、干、枯、渴,皆与笔头水有关。作品中要灵活运用,皆有搭配。王铎之“涨墨法”,即用水之技巧。二要注重字形变化,避免重复。作品中同一个字,尽量避免相同写法,尤其在草书中。做到大小、浓淡、正斜、长短搭配,每行起笔,更要搭配,如都是浓墨粗笔,必然头重脚轻,平衡感差。三要注重结构转换,有张有驰。太紧则无趣,太松则无力,做到松紧恰当,章法有度。如拖笔不能立于正中,短笔不能处于偏下,沙笔不能位于收尾,湿笔不能显于行末。四要注重使转有度,行笔有方。使转中特别要注意方笔、圆笔、连笔、断笔的运用,如连笔不能中间连,而要旁连,断笔则要中间断,而不能边断。五要字体统一,行笔连贯。作品中不能繁简体并存,怀张体皆有。

        (三)古人将诗、书、画、印归为一体,旧时书画家四艺集一身。现在基本分离,但书法是国画的基础,没有书法功底,很难成国画大师。我在学习国画的过程中,对中国画有所悟道。

        宋代国画分南北宗之流派,近代打破古之藩篱,力求创新,大致有三:一是引西画而入国画,重色彩而轻笔墨。以林风眠、吴冠中为代表,他们的画中传统国画的味道较淡。二是发线条之美,掘题材之新。以吴昌硕、齐白石为代表,将传统与生活相结合,重实际而轻虚妄,发挥传统国画中的线条之力,简单中见情愫,细致中见功夫,无绪中见精神,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三是突破一端,风格一新。以李可染、傅抱石、潘天寿为代表,李可染将墨法用到极致,极黑反忖极亮,用积墨法表现自然,有浑然天成之感。傅抱石笔法创新,用“抱石皴”使风格一新。潘天寿用笔老辣,特点分明,“潘公石”之画法,使画面格局别致。实际上,古画水准很难突破,惟有创新,方有收获。然创新的基础在扎实的笔墨功夫,因此打好笔墨功底仍是学好国画的不二法则。

        绘画中要处理好如下关系:一是墨和色。明清画基本上是墨为主,色辅之,更有水墨画风行天下。现代墨色结合较多,有先墨后色的,如渾染法,有先色后墨的,如泼彩法,有色墨融合的,如淡彩法,也有全色的,但基本上和西画无异,脱离了中国画的轨道。二是黑和白。画中要留白,白在黑处更显白,因此黑要极致,白要透光。三是密和稀。画面中要“稀不蔽月,密不透风”,要树立极致的画念。四是清和渾。国画不要处处交代清楚,该清楚的细致入微,该模糊的浑然一体。五是对比和呼应。无论用墨和用色,都要有较强的对比性,重色的地方必须配忖轻色,暖色的必然要有深色。画面上下左右要有呼应,如在漆黑的夜晚,画底村庄房屋留白,上面必然有圆月留白,上下遥相呼应,极有美感。

        以上是我对书画艺术的一点体会。

        1. 正在展览
        2. 即将开幕
        3. 已经结束
        名人堂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 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1(s)   11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