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展览频道 >> 美术展讯 >> 江苏 诸子艺术馆
      分享到:

      出格:魏全儒、高翔绘画作品展

          (1/10)出格:魏全儒、高翔绘画作品展

          (2/10)高翔《观物》之二十九 159cm * 123cm 年代:2016

          (3/10)高翔《观物》之二十四 36cm * 38cm 年代:2016

          (4/10)高翔《蛰》之三十五 50cm * 50cm 年代:2017

          (5/10)高翔《观物》之三十 156cm * 121cm 年代:2016

          (6/10)高翔《昆虫记》之十三 44cm * 73cm 年代:2016

          (7/10)《二人世界》67cm * 35cm

          (8/10)二人世界(2) 67cm * 35cm

          (9/10)二人世界(3) 67cm * 35cm

          (10/10)二人世界(4) 67cm * 35cm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出格:魏全儒、高翔绘画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7/04/23~2017/05/03
          展览地点:[江苏]-南京市江东北路111号东宝大厦-(诸子艺术馆)
          主办单位:诸子艺术馆 六尘艺术馆
          参展艺术家:魏全儒、高翔

        出格绘事

        文\韩非

        “出格”,一点错位,一点迷失,从一点不和谐音中建立和谐。  

        对艺术而言,“出格”就是超出传统、越出常规。“出格”的艺术家,应该在各自绘画语言中破坏、寻找、重组。他们虽不奢望像闪电那样划破西方的天空,但也不安于用最熟悉的方式抚慰自己的心灵,因为他们怕妥协、怕懦弱,只能选择生涩且坚强。每个“出格”的人内心深处都期待着光茫,甚至光茫万丈。他们倾听着自己内心的韵律,把墨与色调成一场神奇的魔法,把观众带入一个奇妙的世界,哪怕只是一瞬。目光所及,我看到了:淡淡的忧伤,莫名的恐惧,无所顾及的膨胀,朦胧的神秘以及逃避的渴望。

        我们这个时代艺术家的作品,不乏“中国样式”的表现,但我们始终期待着中国当代艺术可以创造更多可供他人分享,也能启发他人的方法和形式。一种超体制、超物质的精神理想让人憧憬。于是在理想寻觉中,我们试图“出格”。从感知到认知,我们都肩俱着各自的使命,一切仿佛天意。

        (一)

        魏全儒绘画作品的奇异之思既有北人的狂放不羁,又不失江南的浪漫主义情怀和一种思辨的力量。他的绘画作品主体描绘的是市井中的男女众相变形记。画面中人物表情木讷,却又不失警醒。满脸络腮胡的柔肠铁汉在所有的作品中肆意游历,魏全儒似乎有意选择了这个形象与符号来描摹他的经验世界与精神世界中的亚当和夏娃。曾经在男权世界里的男性,现在却可以被塑造,被叙事,被定义,他们倘佯在佳人的婉约的生活中,绵延在那种丝绸般感觉中。这样的陌生感,今天却出现在非常态的虚构里。物化世界里的男性的暧昧的外表和缺席的内心语言,使他们充满了变数、诡异和不可定义。

        复杂性和矛盾性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魏全儒只是通过画面中的男女来思索稳定世界在欲望冲击下模糊不清的面目。他或许遗憾的是曾经作为精致叙事的理想女性已经缺席,作为绝对伴侣的唯一性也在逐渐瓦解。女性所具有的优美灵动而细腻的语言也日益粗糙化,同时也意味着一种难度的丧失。男性征服女性,或者说男性征服文化表象语言难度的丧失。魏全儒以一种审慎的幽默来表达自己的思考,同时他也在夸张和虚构现实的女性,认可她们的缺席,将他所直击的现场和迷离的片段,用嬉戏的方式表达出来,似乎他也在画面中游戏,构成,甚至与她们一起背叛一贯稳定的世界。他把女性描绘成一些流动的欲望,在欲望中开出的花朵,游走的物质精灵,或者,就是暗流,涌动在我们的周围。

        (二)

        青春的苦闷、怀疑、多愁善感或是隐于内心的焦虑和虚幻都是年轻艺术家们创作的源泉。

        高翔则更倾向于对物象细节的描绘,他将被忽视、被淡漠的事物与世间最美的古典元素结合起来,将略带感受的情绪通过戏剧的图式带之于观众,侵染于观众。高翔将具体的物象抽象概括化,勾勒主观的情绪。将画面的情绪处理变得更加个性化,用平面式、符号化折射出内心的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体验。他的绘画中多了一些成熟的人文意像情绪,画面的斑驳和诗意的色彩让内心表达更为冷峻。将自己内心思考的各种片段都经艺术的加工处理变成了我们可观的《观物》系列,纯粹而深刻。

        高翔的《万物生》系列讲诉了人类之所以能万物之灵长,是因为人类有无穷无尽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而这种创新和创造,又正是源于对未知的好奇和求溯。无论从生命还是艺术创作来看,万物生长的青春苦闷和怀疑无疑构成了他艺术杀伤力的源泉。也正源于高翔对物象细节的迷恋,再加以独特的艺术阐释。看似平静的画面却彰显着艺术生命的张力,重复交叉的线条中再塑了新的图像,解构了过去绘画的图示再现,重构了平面艺术的立体力量。他的这些作品用细腻柔情刻画了内心对于成长的理性和孤独,但是每件作品中物态的美妙却散发出艺术家对生活的坚定和执着。作品就好像他自己的一面镜子一样,从物象的塑造中折射自己的成长轨迹。从自我到自我跟外界,高翔都以特别的形式将一个艺术家对社会的认知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

        “山水古今相师,少有出格者”是米芾对之前绘画发展的的一种特殊看法。出格就是超出常规、异乎寻常、与众不同。本期次诸子艺术馆为我们推荐了两位具有当代气质的优秀新锐艺术家作品,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用艺术的形式作出了对这个时代的回应。他们虽出发点不一样,但是都从自己的生活、艺术创作中提炼出了折射这个时代的一些现象和思考。他们的作品更加反映现实,言说方式更加淋漓尽致,成为感受的真实载体和心灵的对应物。依此看来,他们的水墨已然出格。

        我的“巴别塔”

        文/高翔

        《圣经·旧约》中记载,当时的人们因为口音、语言相同,便打算通力合作,建造一座通天之塔,以便俯瞰大地,集众人心之所向。后来,耶和华神变乱人们的语言和口音,使他们不能彼此交流和协作,巴别塔因此没能最后完工。

        作为宗教传说中人类最伟大的烂尾工程,巴别塔是人类感之觉的延伸。通过它,人类获得对更广阔领域的认知。艺术就是属于我的“巴别塔”。

        我并不把艺术当作一种既定的方式和样式。于我而言,它是一种认知世界的方式和途径。像巴别塔一样,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地面而指向天空,扩展到未知的陌生领域,去感受,去探索,去认知。如果艺术像艺术史家所说的有其开端的话,那么,在其开始之时,便与目的性,功用性含混在一起,密不可分。认知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艺术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功用性也是伴随左右。近代以来,艺术发生了重大变革。其一就是高速的本体化进程。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艺术的一部分功能逐渐被其他方式和媒介所取代,另一方面是其艺术史书写方式的影响。但我认为恰恰是这功用性,让艺术在有限制的范围内,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动力。因为功用性看似枷锁,其实它让艺术关注客体和外部世界,在艺术主、客、本三者之间取得一种微妙的平衡。偏废任何一端都是危险的。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确是艺术创作与发展的不二法则。现当代艺术的弊端根源一部分在于,在毫无限制和阻力的艺术环境中,反而不容易找到方向。我并不是全盘否定现当代艺术,而是想说,艺术主、客、本体三者之间的矛盾,紧张的关系,可能才是艺术创作最合适的环境和状态。

        中国的南宗禅讲顿悟,北宗禅讲渐修。在绘画艺术上,与其“一超直入如来地”,我倒更愿意“积劫方成菩萨”。这座艺术的“巴别塔”能建造多高,能否建造完成,我并不确定。但我确定的一点是,建造它的过程,就是我不断认知这个世界的过程。同时,它又是我反观自己的一个“物证”。像西绪弗斯不断推大石一样,在外部世界和内在自身的紧张关系之中,知其不可而为之。结果并不重要,行动本身和过程,就是其意义所在。


        1. 正在展览
        2. 即将开幕
        3. 已经结束
        名人堂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 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1(s)   11 queries
        update:
        memory 4.26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