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展览频道 >> 美术展讯 >> 北京 北京杏坛美术馆
      分享到:

      雪域清风:任继民写意人物作品展

          (1/13)雪域清风:任继民写意人物作品展

          (2/13)艳寒宜雨露 2014年 44.8x69.7cm

          (3/13)雪山白云醉天伦 2014年 69.1x137.3cm

          (4/13)净土生清气 2014年 68.9x137.4cm

          (5/13)经幡飞舞 2014年 68.7x138.3cm

          (6/13)甘南春早 2015年 46.8x70.8cm

          (7/13)高原无际任逍遥 2016年 138.5x68.9cm

          (8/13)信徒 2016年 56x79.8cm

          (9/13)心驰神往 2016年 69.4x69.2cm

          (10/13)圣徒 2016年 55.8x80.3cm

          (11/13)往事如烟 2016年 56x79.9cm

          (12/13)吉日传法 2014年 39.1x68.8cm

          (13/13)净土生清气 2014年 68.9x137.4cm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雪域清风:任继民写意人物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7/04/22~2017/04/29
          展览地点:[北京]-北京市西城区南新华街15——3号-(北京杏坛美术馆)
          主办单位:北京杏坛美术馆
          参展艺术家:任继民

        开幕时间:2017年4月22日下午3:30

        一、花池无半影 莲台有全辉

        傅雷说“笔墨之于画,譬诸细胞之于生物。无笔墨,即无画。”在黄宾虹眼中,国画精神全关笔墨,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元素和技术关键。谈论任继民,当然也要谈谈他的笔墨。对于一位国画家来说,笔墨就是无声的名片,这笔墨皴染在他的心胸里,在他的品格里,也在他的境界上……笔墨里有孤高和落寞,都是必不可少的,那是一种骨子里的孤高和落寞,仿佛在暮色四合的原野上眺望,风里微有凉意。

        这其中也包含了艺术家的态度:西藏高原何其宽广,西藏的天空又是何其澄净;是以,那种把油画的厚重感嫁接到国画里的做法,那种将脏兮兮与惨兮兮当做抒情咏叹的诗意,不是任继民不能,而是他始终不屑——他始终不屑钻出牧民的帐篷,徒留两声故作高深的长叹;也始终不屑那些在西藏高原走一遭,画些浮光掠影就翩翩自诩;更始终不屑浮皮潦草,把消解一个民族信仰和生活的困苦作为艺术追求。那样子的东西让他总会产生些微的高原反应————顺理成章地,他开辟出一条让人看藏地的山,看藏地的水,看藏地的人的一种新路途新情境,那就是“净”。

        假如这种纯净的状态可以有所命名,或许可以称之为任继民独有的“净界”,这是一种精神思想上的净,也是落在笔端的净,这是一种如同“混沌散开,污浊逸去,无喜无忧,无生无死。”的净,是爽朗的净;也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的净,是得承自然的净。这样子的“净”不好画,因为它雅致。清新。又丰润。通透。像青藏高原上空那些稀薄的氧气。

        中国画画的是修养。任继民的“净”显得落寞,但是优雅,体现出的是素养更是修养,画画和做学问一样,不一定殿堂之上才算好,更多的是要做得到精神的超脱才真正见到功底的高低,早年北京画院研修的那段时光让任继民多了一些笔墨丹青的滋养,受周思聪的感染,师从王明明的指教,感悟黄宾虹的五笔。对于任继民来说,他的干净是拂尘扫去尘世的空旷底色,是浣洗过的天地与高原,是一种花开花落仍清流自许的精神面貌,更是脱去了太多欲望保持本真的状态。任继民所理解的藏人之美,不在外而在内,不在形而在心,不在有迹而在无痕,尤其有别于现代人那种千人一面的藏地美学,可以说,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艺术家了不起的境界和追求。

        二、只恨风尘眼 且看远地花

        仔细看任继民的作品,会发现里面有很多隐约的佛学之美,也许是他画过的太多,话却不多,天长日久,画里也便流淌出绵绵长长无穷无尽的话。艺术上展示出尽善尽美的表现与至净至朴的表达浑然一体。就像他敬仰的罗尔纯,低调谦虚,骨子里却是白日放歌须纵酒的豪情与狂放。他曾在潭柘寺与罗尔纯先生一起写生,两个人无话不说,他尊崇罗尔纯朴实的外表下隐藏着自信与狂放,罗尔纯则为他的领悟能力和执着所感叹。其实,和罗尔纯一样,任继民的这种态度不乏浪漫情怀,也颇有几许孤高。画品清高得一如人品,面对名利,他甚至有一副体面的冷漠,聊得来的可以把心头至宝拱手相送,话不投机的哪怕一掷千金他也不肯赏脸。许多年前,潭柘寺就是他的菩提。夜深人静时,形单影只,松柏如神,芥草有佛。那段日子,任继民出脱尘世,让自己在宝珠峰下发呆,让自己欲辩忘言,也让自己领悟:我们所一一看到的,皆是借光影云梦所做的泡影与露电,行走于此间,唯有当下念头的把握对人来说才是真正的意义。

        许多年后,这些因缘缔结的智慧也便勾勒了藏地女子恬静的微笑,藏地老人的从容淡定,藏地孩子的清纯烂漫,一层层渲染出他笔下的清澈与透明。也许正是因为有着广袤的慈悲,滋养了他的情怀与幽思,总之他画面上的那些看似可以煽动情感的东西都被他小心翼翼地删减掉了,那些原本艳丽的色彩都被他稀释了,繁冗的装饰被他化解了。色彩上,他喜欢在青铜器上寻觅灵感,青铜器上厚积而醇和红斑绿锈,赋予了雪域高原上男人穿的羊皮袄幽邃色调;笔墨上,他喜欢汲取红山良渚古玉与殷商甲骨文的营养,那些线条就藏在他收藏的一堆兽骨土陶上,穿越千年,在高原人的面孔上闪现着动人光泽。不过,任继民更难能可贵的是对于中国传统中所谓“传情写照”的奉行,在《传神记》中谈到顾恺之的“传神写照”时说:“传神之难在目。顾虎头云:传形写影,都在阿堵中。”这里的“阿堵”是“这个”、“这里”的意思。在顾恺之看来“这个”就是人物的眼睛。他画人物,数年不点睛,一旦点睛,就要点得好,所以顾恺之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也可以说,任继民正是化用了“情可以有多深,笔墨就可以有多精”,正是因为心头上浓烈到了极致,便成了笔底的清浅如烟,这种“点到为止”的含蓄手法,似弦上之箭,引而不发,如冲盈之水,溢而不溃。所以,只要看一眼他点出的明眸,便可知,他的深情。这深情又像波德莱尔所写:你的明眸是映现我灵魂颤动的湖,我那成群结队的梦想,为寻求解脱,而纷纷投入你这秋波深处。

        三“秀色天生知自惜,风流原不借胭脂”

        木心说过,”懂得树就懂得贝多芬”。或许,懂得树,也可以懂得任继民,懂得任继民丹青里的西藏和任继民心中的藏民。有时候可以想见这个和西藏结缘的任继民,是什么让他一次次登上雪域高原,十几次濒死的反应没有夺走他的勇气,直到最后一次他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了高原反应。所谓搜遍奇峰打草稿,他搜遍奇峰最后落笔的是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那样的画,更像一个个树洞,里面藏着可以一生倾诉的秘密。不过,在这样的倾诉中,生老病死都退居其次,有的只是一种单纯的情愫,在这情愫里,有他年少时从戎的经历,每每放假他都会去邮局买回一本本杂志来扩充自己的眼界,连退伍费都全部用来做了欠账的偿还;有他与周思聪老师的情谊,老师告诉他画画就是要千锤百炼、举重若轻;有卢沉老师的指点,讲水墨构成,讲国画语言的形成。还有一些更无形的东西影响了他,萦绕着他,有一次他帮周思聪先生搬家,一叠速写稿吸引了他的注意,他为那精彩的线条拍案,就问老师,为何不拿去出版?谁知老师却腼腆地摆摆手,说:画得不好。还有罗尔纯先生,曾负笈法兰西,又是李苦禅老先生的门下弟子,西洋油画姑且不论,书法水墨亦手到擒来,如有神助,这样一位大家,却羞于站到自己的画前,如果是画展他不得不经过,也总是低着头急匆匆几步掠过。这些丰富,内敛,厚道的品质,这些亮节,温婉,质朴的品格,就像一页页看过的书,一口口吃下去的饭,慢慢成为任继民的性情,举止,笔墨……

        中国画里的大山大水是画中魂,素纸一方,便可以承载万千山河,这需要何其大心胸。花鸟鱼虫是画中情,老树昏鸦,往往无声就胜却了有声,这需要何等雅致的闲情。那么,笔墨丹青里的人物画又是什么?很多人看到的是一道虚掩的门,却不知这门后面暗藏着十八道玄机,很多人瞥见的是一派脂粉衣冠,又哪里知道这峨冠掩盖的铁马金戈。也许很多坚持,已化为那指尖咔嚓一声的轻按,又有很多的情愫,不再为这姹紫嫣红的时代所挽留,可庆幸的是那一缕中国人物画的精魄,仍有人喜欢痴痴地去领悟,俯首低眉地朝拜,倾其所有地传承————上好的线条,到底是需要岁月的锤炼才可能自然而然如藤萝披挂,就像一张上好的脸,必须要经过上帝的抚摸,才能够美得深沉内敛,熠熠生辉。在那样的脸上,青春好看,苍老耐读,一切都是可以百看不厌的欣赏。任继民把笔墨气和书卷气画得丰富了,也幸好在这拥挤的各类高楼广厦中,到底还是要中国画独有的纯净,才能让人有瞥一眼,感动一生的况味。洗涤掉现代都市里铺天盖地的雾霾所带来的压抑与苟且,任继民仿佛在说,在一个叫做诗和远方的所在,那里雪地苍茫,灵魂高洁;澄净之中,是天地大美不言的深邃奥义。(作者:公子羽)


        1. 正在展览
        2. 即将开幕
        3. 已经结束
        名人堂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 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5(s)   11 queries
        update:
        memory 4.22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