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展览频道 >> 美术展讯 >> 山西 山西博物院
      分享到:

      何绍基书法艺术展

          (1/12)何绍基画像 纸本,纵141.8厘米,横77.5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2/12)临《道因碑》册(之一) 纸本,纵30厘米,横29厘米。1848年。 湖南省博物馆藏

          (3/12)临《道因碑》册(之二) 纸本,纵30厘米,横29厘米。1848年。 湖南省博物馆藏

          (4/12)行楷“典册紫芝”八言联 纸本,纵326.2厘米,横51.6厘米。1840年。 湖南省博物馆藏

          (5/12)行书四条屏(之一) 纸本,纵129厘米,横61厘米。 山西博物院藏

          (6/12)行楷书“于文察天”八言联 纸本,纵122.5厘米,横30.5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7/12)行书“千株十顷”七言联 纸本,纵161厘米,横30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8/12)行书苏轼《跋韩退之送李愿序》屏 纸本,纵158厘米,横30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9/12)临《礼器碑》册(之一) 纸本,纵42.7厘米,横29.5厘米。1864年。 湖南省博物馆藏

          (10/12)隶书“天下一时”八言联 纸本,纵167厘米,横36.4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11/12)节录甲午、天赐铭屏 纸本,纵133厘米,横30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12/12)梅花图轴 纸本,纵131.5厘米,横64.7厘米。 山西博物院藏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何绍基书法艺术展
          展览时间:2017/04/14~2017/06/11
          展览地点:[山西]-山西省太原市滨河西路北段13号-(山西博物院)
          主办单位:山西博物院
          参展艺术家:何绍基

        地点:山西博物院四层书画厅

        何绍基(1799—1873),湖南道县人,字子贞,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进士。先后做过翰林院编修、文渊阁校理、国史馆提调总纂协修、武英殿纂修等朝廷史馆文职官员,还曾先后担任过济南泺源书院、长沙城南书院、浙江孝廉堂等讲席,主持苏州书局、扬州书局。著作有《惜道味斋经说》、《史汉地理合证》、《说文段注驳正》、《东洲草堂诗文钞》等。

        作为一代书法宗师,何绍基书法由帖学入门,从北碑中获取养分及创作灵感,终作为于碑学。他行书中那参有篆意、于纵横欹斜中见规矩、恣肆中透秀逸之气的特征,完全得益于北碑。而后期多作篆书和隶书,也是为了碑学书法的不断创新,从而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书法风貌。他最终将草书、隶书、篆书、行书融为一体,字体浑厚雄重,独创一格,颇具成就,在晚清书坛上光彩夺目。

        展览前言

        中国书法发展至清代,传统的帖学积弊渐露。清朝统治者对董其昌、赵孟頫的书风推崇备至,加之严酷禁书和文字狱,促使一批知识分子的治学方向转向与社会现实无争的考证学,碑学于是开始萌芽。清初,王铎、傅山等人对碑学做出了有益的开拓和探索,及至清代中后期,终于酝酿出了碑学运动的蓬勃发展。在以邓石如、伊秉绶等人为代表的碑学派众书家中,何绍基无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领袖人物。

        何绍基一生宦海浮沉,书名与诗名俱显,对金石收藏和鉴赏也有相当贡献。他的书法“溯源篆、分,楷法则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绪”。其楷取颜真卿、北魏《张黑女墓志》笔法,力厚骨健,雄奇高古,行草成就更大,糅以北碑、篆隶笔意,定得雄健浑厚,气势磅礴。

        作为何绍基的故乡,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何氏作品数量多,涵盖时间长,全面体现出何绍基的书法成就,此次展览选取70余件代表作品以飨观众,使我们得以走进一代书学巨匠的艺术世界。

        当然,尊碑弃帖或崇帖抑碑都不是书法前行的正途,正和所有艺术门类的发展规律一样,兼收并蓄、不断自省才是唯一门径,在这个意义上,何绍基融合碑帖的书学思想仍然在今天引发着悠久的思考。

        力厚骨劲·楷书

        何绍基在楷书方面,早年研习颜真卿书体,对颜体的研究有极深的造诣,从颜书的笔墨体势中获益是极为可观的,为其书体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何绍基传世的楷书作品来看,其结体横平竖直,整齐凝练,力厚骨劲,气苍韵遒,金石味极浓。这种书体风貌,与其接受碑学思想后,勤习欧阳通的《道因碑》,尤其是对《张黑女墓志》特别用心揣摩,深得诸碑精髓有密切关系。而他的楷书中那种藏锋行笔、笔道较圆的特点,则吸收了颜体的养分,遂将欧阳通与颜真卿熔于一炉。这样,便形成了其独具风貌的楷书体势。

        意态超然·行书

        何绍基的行书更是颇具特色,其以独到的性情、超强的包容性而广为书家称道。他宗颜真卿的《争座位帖》、《祭侄稿》、《裴将军诗》和李邕的《麓山寺碑》。以颜书为基础,融入篆书和魏碑的笔法,在行草方面,求得“老辣”、“苍劲”的笔法和借助回腕法制造“生”的意趣,进而独创一格。其特点是用笔飞动腾跃,起伏跌宕,造成点画方圆交错,线条粗细相间,尤注重整体的章法布白,讲究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关系,疏密错综有序,天然质朴,体现其在艺术上的造诣之深。他的行草书代表了其书法的最高成就,亦使其书学的思想和理念在此得以充分展现。

        古茂朴厚·隶书

        何绍基专习隶书较为晚,大约是从六十岁左右开始的。在济南泺源书院、长沙城南书院等期间,他不间断地遍临汉代名碑古本,尤以《张迁》、《礼器》二碑用功最深,各临百通。就是外出途中,都将碑本揣在怀中,闲余拿出来研读。其隶书颇具深度和系统性,其源于《张迁》,而于汉碑无所不习,见闻既广,用功尤勤,浸淫所致,风貌自成。从其所临大量碑文来看,书体是自己的笔法,所具有的是汉隶的神韵。何绍基通过综合清代各家隶书创作之长,写出了既有深厚的汉碑功底、又具有个性意趣的超逸多姿的新书体。

        气苍韵遒·篆书

        何绍基在篆书方面取法更高古,所临过的金文不下二十种,著名的有《毛公鼎》、《宗周锺》、《楚公锺》、《叔邦父簠》、《蔡簋》等。揣摩其作品,可知其篆书出自周秦籀篆,用笔苍劲,注重气韵,不以分布为工,而以圆润婉遒见长,笔墨古拙而有奇趣。字形不计工拙妍丑,而追求点划上遒峻凝重,使其错落参差的字形别有天地。并能将行书笔意纳入篆法,用笔也并非一概中锋,而是方圆尖扁俱全,神融笔畅,雄健质朴,进而一改以往小篆以静为主的面貌,形成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新体势。

        笔墨精炼·绘画

        作为书法大师,何绍基亦能作画。然其绘画多为即兴之作,且限于较小的亲友圈,故而传世画作实在太少。何绍基的画风,基本都是文人一路。以书法之笔入画,具有浓厚的书卷气。题材一般是山水和梅、竹、菊,尤以画兰甚佳。多作墨笔,风格素雅。一般而言,构图简括,笔墨精练。皴擦虽少,但笔笔到位。不甚讲究墨色浓淡干湿的变化,没用色彩,却丰富而有内涵。其兰草小品,洋溢着一股清淡高雅之气,真可谓『不经意处古趣横生』。尤其题诗之作,使画境更具神韵。


        1. 正在展览
        2. 即将开幕
        3. 已经结束
        名人堂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 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60(s)   11 queries
        update:
        memory 4.27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