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展览频道 >> 美术展讯 >> 浙江 三鼎开元名都大酒店
      分享到:

      蓄素守中 - 沈浩书法作品展

          (1/7)蓄素守中 - 沈浩书法作品展

          (2/7)刘江题字

          (3/7)宋苏轼《和董传留别句》 沈浩 132.5×33cm 2016年 纸本

          (4/7)賢者仁人聯 2016 年 133cm×22cm×2

          (5/7)元 錢惟善《保俶塔》 2016年 132.5cm×33cm

          (6/7)魚樂泉清聯 2016 年 132.5cm×22cm×2

          (7/7)宋 蘇軾《和董傳留別》句 2016 年 132.5cm×33cm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蓄素守中 - 沈浩书法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7/01/11~2017/01/13
          展览地点:[浙江]-浙江省义乌市福田路188号-(三鼎开元名都大酒店)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浙江省侨联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协办:三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参展艺术家:沈浩

        开幕时间:2017-01-11 10:00

        沈浩个人简介

        沈浩,籍贯杭州,书法学博士,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书记兼副院长,书法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理事,浙江省书法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浙江省侨联副主席,浙江省政协委员。一九九一年至一九九五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书法篆刻专业,本科毕业并留校任教,后分别于一九九九年、二〇〇四年在职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

        艺术成就

        书法篆刻作品曾获浙江省首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特等奖“陆维钊奖”、第二届全浙书法篆刻大展金奖、西泠印社第三届国际书法篆刻艺术展“西泠印社奖”、全国首届扇面书法大展二等奖等多个重要奖项。入展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第七届全国书法篆刻艺术展,第三、四、六届全国篆刻艺术大展等由中国书法家协会、西泠印社、中国艺术研究院等重要学术组织、机构举办的全国各级各类重要书法篆刻艺术展数十次。书法、篆刻作品为中国美术馆、浙江美术馆等国内外诸多博物馆、艺术馆以及私人藏家收藏。二〇〇七年荣获首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活动“兰亭七子”称号,二〇一三年获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二〇一四年入选浙江省“151 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二〇一五年入选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工程。

        发表主要专著有《心迹流淌——十六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时代书风凸显》等,主要论文有《论元初文人与印学》《隋代楷书论》《关于在高等书法教育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考》等,编著各级各类书法篆刻教材多部。

        序言选辑

        沈浩自幼习书,诸法皆有涉猎,近来更尝于正法中得旁通之妙,其隶中颇含篆味,行中常寓隶意。其旧时行书有如张耒之文者,波澜有余,而出入整理,骨骼略显不足;最近所作,则布局纵密横疏,结体横向取势,左右用力,运笔尤重顿挫提按,转折跌宕,遒劲之余,兼得姿态妍逸之风致。近世书家横向取势者,字里行间往往难得贯通,行气不畅;沈浩则瞻前顾后,纵笔回锋,多方牵引,通篇犬牙交错,横斜反复,力势通畅,气势雄奇却又不失悦泽。就笔墨而论,沈浩书中之最佳者,能于苍中蕴秀,于秀中得苍,秀润苍雄统而为一。

        ——高士明(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

        和他温文尔雅的容貌有所不同,沈浩的书法则属于长枪大戟型,一股郁勃之气拂拂而出,秀逸中见狂放。且不说行草,灵动中透出爽利之气,就连篆隶和楷书,也有一种掩饰不住的锋芒不经意透露出来。这是才气的外露,身怀绝技,不由自主要亮相一下。当然也是性情使然,应该说沈浩骨子里还是属于激情澎湃型的,训练有素的修养使得他看似“温润如玉”,但在书法创作中,如火山喷发似的激情是按捺不住的,势必要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一提笔,便浑然忘我,进入无拘无束的自由境界。

        ——斯舜威(浙江美术馆馆长)

        沈浩行草篆隶兼擅,集子中汇集的作品,每一种书体风格面貌比较统一谐调,而不同书体之间,又有一以贯之的神情笔调。行草书明显地汲取了明人连绵纷披的大草意象,纵横捭阖,盘曲跌宕。而与众不同的是,在笔势上并不是一泻千里,而是峰回路转。行笔中保留了北碑的厚拙雄强,初唐褚书的婀娜刚健,把碑志的方折硬朗,唐楷的温润精到,与明人大草的清劲洒脱融合了起来。无论从形貌上看,还是从内涵去体会,他的行草书非常强化淋漓顿挫、徐疾跌宕的笔势。沈浩的楷书尤其值得关注。汉隶、北碑和唐楷成为其古质遒丽的基调,非常有节制的行书笔调增添了活泛多变的趣味。老一代书家讨论过“刻”与“写”对于古代书迹形成与流传产生的影响。今天更多的把“刻”与“写”当作两种审美倾向的笔意来探究。沈浩的楷书可以见出他在做“刻”与“写”融会的尝试,基本上达到了浑然天成的效果,这是他楷书探索最大的价值所在。楷书似乎可以始终成为观察沈浩书法篆刻艺术内核的一把钥匙。

        ——胡小罕(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

        书家本色、篆刻家本色始终是沈浩保持艺术梦想的本色。他的隶书借鉴汉隶名品,又将篆刻家的视野对准隶书创作,所以,作品大量融入了篆书形体,章法、行距的空间处理略参篆刻布局,用笔的方折疏密渗合了魏碑的一些楷书性,加之书写速度估计不会缓慢,故显得端庄灵逸、活色生香。无论字的多少、大小,或者中堂、横披、对联什么形式,都不影响艺术表现。毫无疑问,沈浩对篆书系统也是相当熟悉,金文、小篆信手拈来,洒脱自在,充满金石气。令人惊讶的是,沈浩有时还会花时间写平常不常写的多字数小楷作品,师摹的乃是碑志一类笔法活跃、结体宽绰的率性小楷,吻合时代审美。其行草书每每回旋于碑帖之间,字形呈方扁而独立,与常规行草书纵向取势不同,有碑体行草方正化的故意追求,不见近年热闹宣扬的“明清调”,算得上行草书创作的另类写法。如果再予通盘观察,沈浩书法创作还可以把几种书体合于一件作品上分别大小错落书写,不机械生硬,顾盼生辉,别是一番滋味。古帖遗存的有些作派,沈浩能够不花里胡哨地不靠拼贴“好色”取胜,真书家本色之手段也。     ——蔡树农(美术报首席编辑)


        1. 正在展览
        2. 即将开幕
        3. 已经结束
        名人堂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 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503(s)   11 queries
        update:
        memory 4.23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