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展览频道 >> 美术展讯 >> 安徽 久留米友好美术馆
      分享到:

      第二届现象·新安绘画当代精神十人展

          (1/11)第二届现象·新安绘画当代精神十人展

          (2/11)《赤道-3》 高强

          (3/11)《高原秋色》 周发艾

          (4/11) 《秋》 苏传敏

          (5/11)程多耀作品

          (6/11)单刚作品

          (7/11)冯健慈作品

          (8/11)李苏宁作品

          (9/11)李苏宁作品

          (10/11)项春生 少女肖像

          (11/11)张鹏作品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第二届现象·新安绘画当代精神十人展
          展览时间:2016/11/19~2016/11/24
          展览地点:[安徽]-安徽省合肥市环城东路6号-(久留米友好美术馆)
          主办单位:久留米友好美术馆
          参展艺术家:苏传敏 程多耀 高强 单刚 刘义付 李苏宁 张鹏 项春生 周发艾 冯健慈

        开幕时间:2016-11-19 15:00

        策 展 人:张源平

        不确定的确定 - 关于“现象”十人艺术展

        策展人:张源平

        如果假设一种主义,主语为非哲学语境中的“现象”,那将是一种什么主义?

        各种主义下的“现象”,有何异同之处?如果将“现象主义”一主义两用又将如何?

        作为与2016-2018第三届合肥当代艺术双年展中航艺术家工作室开放展并行实验绘画展、合肥当代艺术双年展特设规划观察项目:“第二届《现象—新安绘画当代精神》绘画展”,在“现象”和“新安绘画”双重语境下,在合肥久留米友好美术馆展出。

        如果要从形而上的意象里,来研判第二届《现象》展的当代性,那么策展人设想,采用哲学语境中的“现象语言”,作为本届《现象》展策展的艺术标的,这种形而上的方法,就是本次展览将“现象”及“新安绘画”概念,作为讨论与表达对象,这就是《现象》展表达方法的由来。

        “现象语言”,是以私人感觉经验的主观性为基本想象的哲学语言方式。此次参与《现象》展的所有画家作品,均秉承此语言方式。

        第二届《现象》展,是本届合肥当代艺术双年展规划研究项目,而这个被双年展观测的项目,又是一个以“现象”为主題的展览。

        作为上述双重展览的策展人,我又一次把展览作为实验材料和对象,以上述两展间的文化异差为现象为观照,将第二届合肥《现象》展主题贯彻到底。

        我作为策展人对此实验与设计思想,源于哲学语境下现象主义基本特征。即从感觉、从直接对比、相互映证、和实验经验出发,把主观感觉和经验,看做是科学方法、艺术方法的基础。

        具体到参加本届《现象》展的艺术家群体,他们文化特征明显,作品时代精神强烈,他们经过了85艺术新潮运动,他们绘画艺术表达准确有力,他们对艺术研究较深,在学术上各有所专。

        除上述之外,《现象》展参展艺术家群体,还呈现出另外与众不同的特质与现象。

        卓克艺术网总经理、第一届、第二届《现象》展参展艺术家张鵬评价说:“展览之所以叫“现象”,正因为参展艺术家代表着安徽绘画界一种不迷恋传统的现象,一种勇于探索创新的现象;一种挣扎生存的现象;一种回归艺术本质的现象;一种新安绘画当代精神现象”。

        因此策展人认为,《现象》展参展艺术家既是某种现象载体,又是用绘画研究“现象”这一命题的研究者表达者。

        《现象》展为何把“现象”作为展览议题?常识告诉我们,只有面对现象,就能发现本质。《现象》展艺术家通过各自绘画作品。来深刻思考和表达此问题。

        如果策展人通过《现象》展设计的“现象场景”实验,艺术家在此场域中对此议题做个人观念上的表达,观众在此场域里对此议题以自我经验方式观看参与,本展即为生效。

        如果没有上述意识与身份介入,“现象”也就不成其为现象了,那只可能是经验哲学里经验素材。由于人的介入参与,现象就与人和人的意识联系在一起了。

        比如通过《现象》展的"现象”议题,介入到叧一个预设场景里去讨论“新安绘画”的存在可能性,策展人由一个议题的深入过程,而导入另一个议题,虽然结果不可控,两者关系若合若离,但两议题间的导入互通过程,与两个展览间的互为观照过程一样,是文化当代性使然。它既是参展艺术家作品最佳呈现通道,也是检验策展人在当代艺术展的展览行径中,是否在学术上、组织上,组织得当问题。

        第一届《现象》展是“现象”与“新安绘画”两个议题并列。第二届《现象》展由“现象”导入“新安绘画”,因此意味,本展过程,即为议题导入后硏判表达过程,此过程含下述几部分。

        一:艺术家作品展示表达。二:策展人策展方式应用。三:观众观看结果与观看方式革命。四:批评界批评研判。五:媒体传播。六:展览与展览间互映与观照。

        以上过程意味《现象》展厅结束后,现象展的学术研究和与其有关的社会及文化讨论,将以惯性运行至下届《现象》展的议题设置开始。下届《现象》展议题,将从这届讨论中产生,以保证历届《现象》展的学术延续性。

        策展人和参展艺术家一起,在“现象”这一文化与哲学语境中分别实验如下:

        延续第一届《现象》展至第二届《现象》展,策展方针是精神上延续,方法上间离。

        为使假定的“现象”说,“现象派”说,“现象主义”说,落到讨论实处,展览以“现象”文化、及“现象”心理存在之艺术社会学研判项目样式,和艺术家以各种观念及艺术样式参与本展及其向展场之外的社会时空中延伸。

        问题提出:如果按当代艺术挪移指代方法,把参与《现象》的艺术家命名“现象派”,那他们高举现象主义大旗是一种现象还是一种主义?

        《现象》展参展艺术家,除了因各种特质走向《现象》展是一种文化现象外,而参展艺术家的绘画作品,和产生绘画作品这个“结果”,又是各位艺术家在观测社会、在自我精神审视中,得出的、以不同“现象”为表征的私人化艺术意象。

        参展艺术家在安徽艺术史上留下的各种异同痕迹,和他们在当下社会变革中以深刻文化批判方式,趋于某种规律,这种趋于一定规律的痕迹,正以“现象”方式言说与呈现。

        《现象》参展艺术家的作品,在各自不同文化符号下,把各种“现象”、“局势”,“潮流”统一为视为“现象”,以至把“现象”有可能往某种“主义”方向发展的趋势,变幻为绘画语言,和多媒体方式,以当代艺术的视觉图式,作为我们在当代文化精神支持下的、“新”的“新安绘画”式绘画语言表达。

        我关于《现象》展的策展阐述,已有许多不同角度叙述。

        再回到具体参加本届《现象》展的艺术家群体上看,我仍然坚持认为,他们文化特征是:作品具有当代文化精神,他们经过了85艺术新潮运动,他们绘画艺术表达准确有力且在学术上各有所专,创作立场与心理与安徽文化息息相关。

        除上述之外,《现象》展参展艺术家群体,还呈现出另外与众不同的特质与现象。

        本次参加《现象》展的十位艺术家群体,在当代艺术和现实文化情境的对比中,以绘画语言探索为观念表达第一样式。

        他们的艺术方式,与当下经济文化时空的对应观照,是一种介于疏离与亲密之间的关系,这种若离若合的处境,正是他们需要的、坚持的文化语境。

        我在和他们的讨论中,看到了他们艺术观念与艺术本体复杂交错关系、以及艺术理想与社会现实环境的矛盾,他们在绘画言说方式与现实环境矛盾中,坚持着各自的艺术立场与文化初衷。

        针对这一艺术家群体的具体特点,本届《现象》展在艺术时间与心理空间的位置置定上,策展人与参展艺术家,希望用一种更为强烈的、对绘画本体更为尊重的社会态度,和更为积极地绘画行为方式,来介入和干预社会,来解决艺术家与大众关系和艺术与公共空间的关系,以此作为本次展览的基本出发点。

        《现象》展参展艺术家群体的文化特征,是一种来源于安徽地域文化基本层面而呈现出的现象,这一文化集体的艺术辐射能量,对于安徽文化环境而言,是一种重要、有效资源。

        策展人及参展艺术家,对这种资源的体验调查展示总结,可能比研究展示单一文化项目,意义更大。

        他们的这种表达强度高、以绘画为重要文化表达方式的心理经验,与他们冷静思考,不与当下艺术界浮燥合作的态度,与他们理应存在的社会文化位置,形成强烈反差,这种层级的差别,构成了更为强烈的社会雕塑效应和文化行为学上的标本意义。

        《现象》展参展艺术家从上届《现象》展对水墨文化的探讨、到本届绘画语言的多样性研究、直至作者观念与作品指向,趋于多元方向的心理和技术调整、再到《现象》展参展艺术家群体力图通过各自的艺术方式与文化语言,去寻找安徽当代绘画的新意义,他们这一系列文化探寻,能为当下安徽文化研究,提供新的启示。

        虽然参加《现象》展的艺术家群体,在当今先锋艺术的语言方式多样化、科技化的背景中,尚无法确定以绘画方式,在向各自文化表达终极目标趋近过程中,与当下多元社会文化语境的谐调度,能否形成更强烈共振,我认为这种无法确定的确定,既是参展艺术家在艺术活动中,希望获得的一种文化快感,更是他们文化价值观坚守的表现,本届《现象》展及参展艺术家,将以这个群体的集体文化心理与艺术行为,作为推动社会前进的推动力。

        本文作者为第三届合肥当代艺术双年展暨第二届“现象”展策展人


        1. 正在展览
        2. 即将开幕
        3. 已经结束
        名人堂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 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61(s)   11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