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展览频道 >> 美术展讯 >> 北京 虹墙艺术画廊
      分享到:

      空线-孙晓枫当代水墨作品展

          (1/6)空线-孙晓枫当代水墨作品展

          (2/6)空线NO.1 纸本水墨 2015 60x97cm

          (3/6)空线NO.2 纸本水墨 2015 60X97cm

          (4/6)空线NO.3 纸本水墨 2015 70X46cm

          (5/6)空线NO.4 纸本水墨 2015 60X97cm

          (6/6)空线NO.5 纸本水墨 2015 70X47cm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空线-孙晓枫当代水墨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6/03/04~2016/05/08
          展览地点:[北京]-北京798艺术区陶瓷二街-(虹墙艺术画廊)
          主办单位:虹墙艺术画廊
          参展艺术家:孙晓枫

        开幕:2016.03.04 15:30

        空线,或关于本体的思辨  -  鲍栋

        孙晓枫看起来并不在乎积聚在“水墨”上的种种话语累赘,在他这里,“水墨”无关国族身份、文化位阶、趣味价值,因此也无所谓传统或前卫,墨守成规或实验创新。二十世纪以来发生在“水墨”上的种种争论,以及这些争论背后理念建构诉求在他这里几乎都是失效的,因为他并不把自己放在那个叫做“水墨”的使命感中,“水墨”对他而言是具体的、小写的、个人的,也是字面意义上的——水墨即“水”和“墨”。实际上,这反而是一种踏实的态度。

        从“国画”到“水墨”,从文化本体论到媒介本体论,这种现代画种概念转变的达成,其背后依然有一种历史叙事,即现代主义的还原论,把文化还原为审美感性、把集体还原为个人,把艺术还原为媒介。“水墨”概念的确立促使了对水墨语言的探索,但水墨媒介论并不是要脱离文化的语境,正如审美本来就无法脱离意识形态等文化背景。事实上,在各种“新水墨”的实践中,依然能发现一个明显的文化共同体,从题材倾向、形式偏好到趣味把握,总之,一个中国人画水墨和一个外国人用水墨画画,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其区别大到一眼就能识别。换言之,水墨的文化身份是不需要事先设定的,文化与趣味是实践建构的结果,也需要在不断的建构实践中才能保持意义和活力。

        因此,孙晓枫把“水墨”还原为“水”和“墨”,并非是要把艺术简单的还原为媒介的物理事实,而是强调从这些可感的材料、经验入手,艺术所建立的“精神”“观念”才是牢靠的,也才会是属己的。如果有一种“水墨性”的话,那肯定不是一种封闭的趣味和僵化的样式,而是在水墨媒介条件下所能发现、拓展的各种可能,“水墨性”指涉的是一种不断开放、推进的经验水准。

        经过了各种题材层面的尝试,近年来孙晓枫逐渐把自身的工作收拢在各种语言及材料的实验上,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实验在结果上扩大了“水墨”的媒介概念,把纸张的使用、装裱的手法、展示的方式等原本不被意识到的沉默经验转换成了积极经验,并成为了水墨语言的新因素。这恰好可以说明水墨媒介并不是给定的,而是不断生成的,本体——不管是文化意义上的,还是媒材意义上的——始终是一个建构的结果,而艺术家个体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是否参与进了这种建构。

        “空线”系列是孙晓枫最近的尝试,他把传统界画中的直线转换成一种独立的语言来使用,界尺在这里不再只是工具,而获得了自身的表现力。这些线更多是纯粹的线,而很少是“笔”,其表现力已不属于传统的笔墨论美学范畴,去掉“笔”也即是去除“笔法”,如画面上这些“无机”的线条与其所处的墨韵环境产生了明显的张力。另一方面,作品中线所搭建成的透视法结构所带来的具体的、量化的空间感与水墨意境空间也形成了有意味的转换关系。就出发点而言,这些作品的题材(城市风景或现代楼台)并不是那么重要,孙晓枫并不太在意题材的含义,而更多的是着眼于其形式语言出场的可能,这些空荡荡的城市与建筑是以线的方式而存在的,城市空间的“空”与线条决然的“无”被构造在一起。


        1. 正在展览
        2. 即将开幕
        3. 已经结束
        名人堂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 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6(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