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展览频道 >> 展览动态 >> 北京
      分享到:

      “活”起来的丝绸文化——记兰玉时装艺术作品展

        活起来的丝绸文化——记兰玉时装艺术作品展

        兰玉满庭芳(时装) 2023年 兰玉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绘画图像以及文献史料中留下了很多关于中国古人服饰的记载,有描绘“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的罗敷,也有《簪花仕女图》中慢束罗裙的唐代宫女,更有保存至今的各种丝绸制品,展现了不同时代的社会发展、审美风尚和民族精神。一代代中国人的努力,将这些民族智慧的结晶传承至今,焕发新貌。

          5月1日至13日,由中国美术馆、北京服装学院主办的“诗韵霓裳——兰玉时装艺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以苏绣和时装两个篇章,集中展示了中国诗词之美、绘画之美和丝绸之美,为观众带来一场跨界的时尚盛宴。

          “苏绣篇”集中展示了设计师兰玉作为苏绣世家的第五代传人,与其母——苏绣传人兰堂花共同呈现的11件兰氏苏绣及苏绣装置作品。

          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认为,兰玉的创作体现了家庭传承的工匠精神。其作品《玉兰花》展现了兰氏苏绣独创的“顺色秀”,将一根线劈成64根丝线,在同色的布面上面运用不同的针法与丝理的错综交叠,通过光线折射,呈现出绣品的立体和层次感。《斗鱼》系列则彰显了苏绣手工卓绝的技艺,鱼尾、鱼鳍在水中游动的通透感和灵动,鱼眼的气韵生动更是绝活。一人高的水晶苏绣艺术装置作品《至洁过冰清》《无瑕胜美玉》,将刺绣做出了水晶的质感,以假乱真,技法之高超,令人叹为观止。

          如果说兰堂花代表着古老苏绣技艺的传承,兰玉则代表苏绣新生代力量时新日新的创新。母亲传承的是手艺,兰玉则将苏绣进行时装化和艺术化的表达,以广泛的国际视野将中国当代时装艺术展现于世界舞台,在多维度语境中交流对话,将苏绣发扬光大。

          在展览中,“时装篇”展示了兰玉近年来创作的22件现代服饰作品,这些作品融合了苏绣传统工艺与现代时尚设计,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每一件服装都是匠心独运的艺术品,展示了苏绣的精湛技艺和设计师的创新思维;每一件作品亦都配有中国古代诗词,帷幔轻垂间,徐徐展开一幅幅人文画卷。

          “她以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为主题,创作出《疑是银河落九天》《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将进酒》等时装艺术作品,把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通过华彩霓裳展现在观众面前。”北京服装学院院长贾荣林介绍,兰玉通过苏绣、堆锦、绒花等非遗手工艺塑造的时装艺术,诠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态度,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观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贵品德。

          早在2014年,兰玉已将家传苏绣以现代高定礼服的呈现方式带到巴黎大皇宫,精致的工艺旋即惊艳法国,引得巴黎艺术收藏界瞩目。近年来,她持续深化与国际国内名流及一线时尚品牌的密切合作,推出高级成衣系列,融现代设计与中华美学为一体,合高雅与个性而为一,彰显其对当代时装美学的独特思考,对环保、实用的极致追求,向世界展现新时代中国时装设计师的创新未来。吴为山表示,近年来,中国对外人文交流呈勃发之势,中国文化从“走出去”到“请进来”的步幅不断加大,形成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人文交流品牌。兰玉的时装设计成为与当代西方同行对话交流的另一个成功案例,让我们看到了“活”起来的丝绸文化、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美美与共的时装文化。

          兰玉一直在思考传统的复兴,并致力于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和技艺与当代时装设计相结合的表达与呈现。在她看来,展览不啻为自己艺术创作的里程碑:“设计不等于一件衣服,也不等于穿上有多美,设计应该注重更多的表达:东方美学、非遗技艺……特别是人文精神的内核与审美。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表达广袤的心灵和中国文化的意境。”兰玉说。

        责任编辑:静愚
        1. 正在展览
        2. 即将开幕
        3. 已经结束
        名人堂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 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2(s)   13 queries